读杜甫《画鹰》
2022/10/3 11:41:48 棒棒医生

     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鹰》是杜甫20岁左右写的一首题画诗,意气飞扬,痛快淋漓,与后来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大异其趣,我非常喜欢。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杜甫到朋友家看到墙上挂着一匹雪白的素绢,扑面就感到一股萧瑟肃杀之气,原来绢上画的是一只威猛的雄鹰,栩栩如生,似欲破画而出。

     首联倒装法,“风霜起”三字先声夺人,未见其画其鹰,而先感其气,有凤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之神韵。同时,“风霜起”也是全诗的“诗眼”(中心思想),下面几句都是解释“风霜起”并想象真的“风霜起”后的结局而已。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身”,收缩身体,即将展翅而飞;“愁胡”,言鹰眼似胡人,颧高目陷,碧眼钩鼻,生有异相也。此二句状鹰之俯仰顾盼,?身即将飞扑狡兔,顾盼不似常鸟。真“风霜起”之兆也。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我以前读多种注本,都不能完全理解这两句。“绦”,系鹰之绳,“镟”,系绳之轴,“光堪摘”,前人解为赞鹰饰(绦和镟)之美,光鲜可爱,如若“翠色可揽”“秀色可餐”。也有人解为“可解”,被主流否定。

     但我还是认可“可解”的解释。鹰饰(绦镟)虽美,但苍鹰岂可羁绊,可解而放之,任其击杀凡鸟和狡兔,岂不快哉!这样理解也与后一句相应,“轩楹”高堂之廊柱也,挂在高堂廊柱上的画鹰,其势亦似呼之而出。

     鹰的世界,在于天地之间,非绦镟和轩楹可以羁勒也!

     杜甫从头到尾写的是鹰,怎么会突然莫名其妙去赞美绦镟之华美呢?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两句承上六句而来,乃是自然的结果。画上之鹰既然呼之欲出,若风霜之起,杜甫当然希望它真的飞出来,尽情施展平生抱负,杀尽世间“凡鸟”,一任“毛血洒平芜”。

     但“凡鸟”是什么?没人知道。我想,并不是平凡之鸟,而是“恶鸟”。杜甫并不崇拜强暴威权,他对草根黎庶有着无尽的同情心,“凡鸟”不是指他们。

     世间确实有所谓“平庸之恶”者,他们真的平庸,却绝不甘于平庸,反而狐假虎威,积极充当走狗打手,把一点微弱的权力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人才是杜甫所谓的“凡鸟”吧?

     年轻的杜甫也是个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其实,真正“毛血洒平芜”的不是那些凡而恶的鸟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