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里的质量管理
2022/12/3 10:49:36 棒棒医生

    

     这个电梯消杀记录表是在网上随便截的一个图。

     我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表,无论上班还是回家,电梯里都有,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行业规范。

     第一次看到这个表时,我就在想两个问题,一个是科学问题,一个是质量管理问题。

     科学问题是:为什么要做电梯消杀?做了会得到什么益处?不做又会怎么样?为什么以前不做电梯消杀?其他地方如楼道、走廊、候诊室、扶梯...是否也要做每日消杀?今后是否永远要做电梯消杀......

     所有这些问题归结于一句话就是,有什么证据证明电梯消杀能获益?

     再说明白一点,电梯消杀减少了疾病(尤其是COVID-19)传播吗?如果减少了,减少了多少?是否有这样的科学证据?尤其是,是否有对照试验的证据?

     由于我的学习有限,我没有看到这样的科学证据。因此,我无法判断电梯消杀是否基于科学决策?

     第二个是质量管理问题。

     既然要做这件事,当然就要做好。但怎样才能确保做好呢?以下两点是基本思考:

     这个表格只有执行者的签名,无法保证他确实完成了每一个动作。因此,应该有核查机制

     管理者永远要记住:没有核查(包括考核、绩效激励等),靠员工自觉执行,是不可能有质量的

     可以通过消毒液消耗量、电梯摄像头、现场查看等方式来核查。但这些方式都不够充分:消毒液消耗了不一定真的用于电梯消毒、摄像头无法确定消毒动作的有效性、现场查看不能反应平时状态。

     最好的方式可能是,抽查验证消毒效果。效果才是最终目的!既然每天消毒,当然要得到消毒的效果,对电梯表面进行试子培养,看能不能培养出病原微生物?

     如果只是做个消杀的动作,却不管有没有效果,那不是单纯的形式主义吗?是做给谁看的呢?

     有没有人对电梯消杀进行效果查验呢?我不大清楚,也许有吧,那就好。

     而这里也有一个科学问题:判断消杀有效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经过流行病学的检验吗?病原微生物的量必须是零,还是低于一个阈值就可以?高于这个标准会引起传染病传播吗?

     有没有效果也不是拍脑袋可以判断的,它必须有科学依据。

     效益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问题。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效益,讲性价比。没有任何好处(效益和性价比)的事,只会无端增加成本,为什么要去做?

     众所周知,医院无比重视洗手,为此,要花费大量的洗手液,增加洗手设备,宣传洗手文化,投入人力成本保证洗手遵从率和正确率可以达标。洗手这件事情看起来没有任何产出,但经过深入的效益分析,可以看到明显的获益,它是有好处的。洗手降低了院内感染,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导管感染、呼吸机感染等等,因此而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大大的划得来。这些都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也可以在医院自身的质量管理中反映出来。

     电梯消杀做一年两年,能取得这样的效益吗?有没有人做过这样的效益分析?

     划得来的事要坚持做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划不来甚至毫无益处的事还是废了吧,不要为了形式主义而硬撑着。

     电梯里小小的一个表,引来这许多废话,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职业病吧?我也是有病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