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论治2:普通感冒
2023/1/24 10:23:25 棒棒医生

     上篇说到中医把感冒细辨为风寒、风热、暑湿,还有暑热等证型(亚型),西医为什么不这样区分呢?我想理由可能是:

     一、不论中医哪种证型,西医认为其病因是一样的,即各种感冒病毒。

     二、治疗也是一样的,不需要区别对待。风寒感冒中医用荆防败毒散,西医用布洛芬、抗组胺/减充血剂对症处理;风热感冒中医用银翘散,西医仍然用布洛芬、抗组胺/减充血剂;暑湿感冒中医用霍香正气丸,西医还是用布洛芬、抗组胺/减充血剂。

     三、以上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的"不变"疗法在效果上是否有优劣?具体说,辨证是否能缩短病程,减少变发症,甚至降低费用?很遗憾,我们没有看到高质量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如果确有证据,我想开放的现代医学体系一定乐于采纳这一更有效的疗法。

     因此,西医不认为有把感冒细分为各种亚型的必要,当然也不认为有区别用药的必要。

     如此来说,西医对感冒就不需要"辨病论治"了吗?

     非也,非也!西医辨病论治可谓贯彻感冒诊疗过程的始终。

     首先,辨病因是否必要?

     导致感冒的病毒有两百多种,是否需要把它们一一辨识出来呢?西医虽然完全有这样的能力,但认为不必要。理由同上,因为不管是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还是冠状病毒,其导致的感冒症状是一样的,病程和结局也是一样的,治疗仍然是一样的,当然就不需要细辨细分。

     能辨而不辨,仿佛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方是高手风范。

     但是,辨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是有意义的,因为治疗方法不同,细菌感染要用抗生素。

     已知感冒是病毒感染,但病人个体仍然有差异,有些人有呼吸道基础疾病,如慢支、慢性鼻窦炎等,随着疾病的进展,这些人可能会并发细菌感染,需要在病程中严密观察,是否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的加重?是否有细菌感染的可能?这种与时倶进的辨病是很有意义的。

     第三,初诊时的辨病也很重要。

     患者诉鼻塞流涕打喷嚏或伴咽病低热轻咳,就一定是感冒吗?有没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太有了!

     比如,我们都知道,这些症状在当下,多数是新冠病毒感染,而不是普通感冒,虽初发症状相似,但后续进展不同,病程不同,后遗症不同,结局也不同。怎么辨?查抗原或核酸即可。此不可不辨也!

     所以,医生在诊断感冒时,他的心中必须有一个传染病流行现状的图谱。很多传染病的早期都像感冒,不能因为它像感冒就当它是感冒,必须进行仔细的辨病。

     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各种鼻炎、鼻窦炎、百日咳、流感、新冠等,其轻型或不典型或早期都可能表现得像感冒,需要细细辨别。

     有些特殊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早期也可以感冒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却是一个可怕的杀手。如果医生没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的知识和警觉,就会误诊。

     第四,辨风险。

     感冒虽是小病,又可以自限,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些人就是所谓高风险人群,必须把他们辨别出来!这和新冠感染的逻辑是一样的,对于有基础病的高龄的老人等高风险人群,要用P药,以降低其重症和死亡率。感冒的高风险人群和新冠差不多,不同的是,没有paxlovid这样有效的药物,可以用来防止出现并发症或加重基础病的可能。但无论如何,辨识高风险(如慢阻肺、哮喘等),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还是很重要的。

     第五,辨并发症。

     感冒绝大多数自限且单纯,但少数会有并发症,如急性鼻/鼻窦炎、哮喘发作、下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寄,需要予以全过程的关注和辨识。

     一个小小的感冒,辨病也如此复杂,医之论治,可不慎乎?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