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者的素质
2023/3/17 14:04:41 棒棒医生

     参加三甲见习评审三天,勾起我久已淡漠的质管情怀。

     我从事和用心于质管算来有十年了,经历了各种国际质量认证(JCI、CCPC、HIMSS、SQS等)和国内的新旧三甲以及卓越绩效等质量认证,终由于自己悟性有限,努力不够,加上种种机缘错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和心得,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者也。

     候车室,火车上,大无可如何之时,想到刚见识过的国家评审员的优秀,又忆及旧日生涯,对质管人员以及评审员应具备的素质忽有所感,记录如下:

     一、要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有:

     追踪法(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我们经常看到专家从一份简单的手术记录,追踪到患者安全目标、核心制度、不良事件、用药差错、高值耗材和植入物管理、抗生素、输血、医师授权、院感、库房和5S、医德医风、医师考核等等。

     PDCA。任何质量问题,缘自不良趋势的指标、不良事件、投诉、安全隐患和系统风险等,均应该有持续改进,最好的最经典的方法就是PDCA,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方法,尤其是必须具备的理念。

     质量评价的SPO(结构-过程-结果)模型。这不仅是万能的质量评价模型,也是构建质量体系最实用的方法。

     人机料法环测。非常实用的追踪和质量改进工具,无论到哪个科室和部门,从这六个方面去评价基本就不会有大的遗漏。

     其他如5S、RCA、HVA等,都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工具。

     二、精通评审标准

     无论是哪一种评审,国际或国内,评审标准都会分解到各部门,但作为质量管理者,应该一条一条通读所有的标准,然后再全部打通。

     所以你看那些评审专家(我身边也有精通所有条款的领导),他走到任何一个地方,脑子里装着的总是全部的条款。他会在发电机房看到危险品管理和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也会看到消防通道、应急、人力资源、灾害脆弱性分析等。同样,他到一个临床学科,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医疗护理药学,还会看到其他几乎所有条款的东西,比如控烟、对口支援、危险品、5S、消防、设备维护、职工权益、绩效考核、满意度、信息安全、授权…

     所以,虽然他只负责某一块(如院感),他的脑子里却装着全部的标准。这才是质量管理专家和评审专家。

     三、熟知标准背后的政策和规范

     仅仅掌握评审标准是不够的,还要掌握支撑标准的各种政策和规范,这个更难。

     比如药学,它的条款是很简单的,质控者和评审者还要掌握抗菌药物、辅助药物、激素、PPI、化疗药物、精麻毒放等特殊药物的各种指南共识和政策规范,以及处方管理甚至清廉医院建设的相关办法方案等,才能一眼洞穿其问题之所在。

     又比如高值耗材,评审条款也只有几句话,质管者则需要熟悉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北省骨科高值耗材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重要文件的主要内容,才知道医疗机构和骨科都要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学习,要制定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管理方案,对遴选采购、验收储存、申领发放使用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的全过程的监测评价。并且,高值耗材还应该纳入院务公开,以及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总之,做一个质管专家,既要眼观六路,更要脑藏八方,太难了。

     话说回来,什么不难呢?临床专家也很难,各有各的难,谁也别瞧不起谁。

     活着本身,就难。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