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知识】两湖两广两河山,从何而来?
2023/4/11 6:51:00 监利人杂志

    

    


    

    
两湖两广两河山,从何而来?

    

    

    

     郑州桃花峪黄河大桥

    

     河南博物院展出的三彩文官俑

     道属于监察区名称, 辖境比如今的省界大得多。河南道管辖黄河之南,包括今天的河南大部、山东、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等一些地区;河北道管辖黄河之北,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山东、河南及辽宁部分地区。

     河南、河北就由此正式得名。唐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可以说是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中的一个大变革时期。

    

     此时山东半岛也基本划在河南道辖区

    

     位于河北涉县与山西、河南交界处,跃峰渠的漳河

    

     已取消的平原省区划图(1949~1951)

    

     山西长治平顺漳河在此流向河南

    

     湖南湖北的分界是哪个湖?

    

     洞庭湖流域

    

     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地名城陵矶三江口,湖南湖北交界处

     作为湖南湖北名称的分解元素,洞庭湖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是中国典型的通江吞吐型湖泊,拥有浩瀚广阔的水域,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积,洞庭湖的面积现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了。

    

     洞庭湖也是野生鸟类的栖息乐园

    

     江汉平原南部的洞庭湖平原

    

    

     就算搬走太行山,山东山西也靠不在一起

    

     地理区域中“山西”与行政区不同,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的:“萧何填抚山西”, 这个“山西”被唐代张守节解释华山的西边

     明朝时期,全国设置了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山西与山东都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当时的山西布政使司包括如今的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区,而山东布政使司包括如今的山东、河北以及北京、天津地区。换句话说,明朝时期划分的山西、山东布政使司的确是按照太行山为分界线的

     到了清朝,以上两处布政使司分别变成了山西省和山东省,而原本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的河北、北京及天津,也被单独划分出来于1658年组建了直隶省

     至此,山东与山西分道扬镳,不再接壤

    

    

     图为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这是广东封开县2006年在江口镇犀牛山上建成的一座仿古塔,名为广信塔,以纪念在岭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广信县

    

     广西梧州,美丽鸳鸯江

    

     有江西,江东去哪了?又是哪条江?

     因江西省内有一条最大的河流——赣江,江西也简称“赣”,于是不少人便开始猜测江西省名的“江”,就是赣江。

    

     江西南昌,赣江穿城而过

     但事实上江西是由733年唐玄宗设的江南西道,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朝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

    

     江西南昌滕王阁

    

     如图,唐朝时期的江南东道包括现在的苏南、浙江全境、福建全境加上安徽的一小部分地区

     来源:国家地理

     精彩回顾、敬请阅读

     好看,你就点一下

     【监利人情缘】乡里乡情

     【监利人物】三访王心田先生

     【监利物语】舌尖上的诱惑

     监利籍三人当选新一届中央“两委”委员

     【美丽荒湖】砥砺奋进 再谱华章

     【监利退役军人风采】用真抓实干和真情服务 赢得退役军人真心相托

     【监利人岁月】儿时的关庙剧场

     【监利民俗】腊丸子

     【星耀神州】 齐将彩笔写英豪

     【监利人视角】共赏故乡千年月

     【监利人情感】家乡的善与美

     【监利历史】瞿家湾的前世今生缘

     【监利人情怀】话说监利

     【监利荣耀】网市玻铝,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歌

     【监利人物】陈友谅征战天下始末

     【情感天地】打补丁的新衣

     【风云记忆】回忆“八六海战”赞誉监利水兵

     【监利人情怀】我的父亲、母亲

     【监利人情趣】随风飘飞的音韵

     【监利名村】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浇灌美好向阳花朵

     【监利民俗】年味的喜与甜

     欢迎关注“监利人”杂志

     投稿|联络|合作|

     邮箱:jlr18986712345@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监利人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