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经典“回血汤”,趁着进补好时节,把亏虚掉的气和血喝回来!
2024/4/1 哲眼看中医
这个时节的你气血还足吗?
面色黯淡无华,甚至眼睑、指甲都是白的,头发干枯,一抓一大把。
成日里总是没劲儿,手脚冰凉,特别怕冷吹风;睡不好,健忘,容易头晕眼花,蹲下去,站起来,眼前一片黑;月经量少……
那多半就是气血虚了。观察下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气血虚的表现。气血不足,都会有哪些表现呢?
气血俱伤,会有哪些表现?
气血是人体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气血紊乱或协调异常,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发多种状况的产生。调养全身气血是全年养生不可错过的关键。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若其中一方虚弱或是运行失常,必然会影响及另一方,久之则出现气血俱伤。
常见表现: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
面色淡白或萎黄等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
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
心悸怔忡、睡不好梦很多;
皮肤干燥、头发枯焦;
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除了上述问题困扰生活之外,从全年养生角度而言,冬季进补,可以为冬季的人体精气蛰伏潜藏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来年春季的阳气升发打下基础。
气血亏耗过多,冬季无力抵御寒气,而且潜藏之精不足,来年春天升发乏力,则会导致常年病多体弱。
是故不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皆有冬季进补的习惯,是为适应人体自然的阳气消长之自然规律。
且秋冬之际进补有助于固护阳气,抵御寒邪。冬季是阴极阳气初生,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期,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滋补之力,也就是说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
气血易耗损
秋冬之际,这几类人宜进补
!

年迈体弱的中老年人
人体是一个逐渐衰老的过程,阳气也随之逐渐衰败,阳气不足,人就容易生病。
中老年人阳气相对虚弱,阳气虚弱,生理活动就会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的御寒能力下降。

冬季天气主寒,寒性凝滞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寒邪易伤阳气,人体没有阳气温煦,气血循环不足。
对于老年人老说,冬季到来后,抵御寒邪是重中之重。寒则温之,固守阳气之外,尤其适合升阳气,给身体加气血。
!

劳力劳神,阴血暗耗的人
人体的正常活动,如思虑、体力劳动也是会消耗气血的。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较大,多数中青年都是深夜仍旧进行着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或体力劳动,睡眠时间大大减少。长期熬夜的人通常看起来会很憔悴,容易显得衰老,这都和气血暗伤有很大关系。
!

每个月都会耗气血的女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女子以血为本」。
女性的月经以血为物质基础,孕期需以血养胎,分娩有赖于气血化为产力及阴血润濡产道,产后乳汁又与血同源。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和气血息息相关。可以说,成年后的女性一生都要重视气血的滋养。
秋冬进补,为全年调养打好基础
加料当归生姜羊肉汤

气血亏虚、大病久病及产后的女性可多喝此汤。
材料:
(3~4人量)羊肉500g、当归20g、生姜3片、五指毛桃20g。
做法:
1、先将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过,沥干水,当归、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
2、将生姜下锅内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铲起,与当归、五指毛桃同放砂煲内,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阿胶蜜枣炖鸡

此汤可内调气血,适用于气血虚弱、头晕、睡不好、胃痛者食用,男女均宜。
材料:
(1人量)阿胶15克,蜜枣1个,鸡肉50克。
做法:将乌鸡洗净之后剁成块,放到热水中,焯水大概五分钟;再把阿胶切碎,蜜枣洗干净备用。
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中,隔水炖2小时,出锅时加盐调味即可。
五红汤

此汤比较平和,适合大多数需要内调气血的人。
材料:
红皮花生30g、枸杞15g、红枣30g、赤小豆30g、红糖适量。
做法:将上诉食材提前侵泡1小时,再将红皮花生、红枣和赤小豆用养生壶炖煮50分钟,放入红糖煮10分钟,在出锅前一两分钟加入枸杞。
日常没时间煮五红汤的朋友,也可以试试五红汤条!遵循古方配伍,选用5种道地食材:红枣、枸杞、红豆、红花生、红糖五红食方,以红养红。外加红山楂增味!
大枣对心脾好,和中缓急;枸杞入肝肾、益精明,对肝脏好;红豆为心之谷,对心之血好;红衣花生甘香入脾;红糖甘温、利脾缓肝。浓缩其中甘润平补的精华,不用纠结配比,撕开即食。
如果你也总感觉整个人懒洋洋的,累、困、乏,干啥都不起劲,睡眠还不好的话......这都说明气血耗散得厉害,这袋甘润不腻的汤条和我一起吃起来吧~
咨询 | 问诊 | 交流
请点击

哲眼看中医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谈医讲道 传承岐黄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道宗源
如感兴趣,请点击右下角,有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哲眼看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