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俄乌争端那些事
2022/3/18 凭栏欲言

     文:凭栏欲言

     1988年,在克林姆林宫的圣凯瑟琳大厅,戈尔巴乔夫带着一丝微笑直视着他,说“现在你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敌人,接下来你还能做什么呢?

     01

     科林·鲍威尔

     一个普通的美国黑人移民家庭。母亲在金斯博格裁缝店为女士西装缝制纽扣和扣边,父亲则是发货室工头,每周日,他们都会坐在圣玛格丽特圣公会的家庭长椅上,他们的小儿子是一个热爱庆典和焚香的教师助手。小男孩从三十九公立学校转到了五十二公立学校,后来又上了莫里斯高中,尽管学习成绩平平,他还是被纽约城市学院录取了。这家学院成立于1847年,起初名叫自由学院,第一任院长霍勒斯·韦伯斯特说:“我们想试试看,能否让人民的子女乃至全体人民的子女都接受教育。一流的教育机构能否成功地为民意而非少数特权者所掌控”。

     小男孩在城市学院的第一年就加入了后备军官训练队,从此之后军队成了他的家。“军事部门里有着更少的歧视,更真实的择优制度和更平等的竞技场”,他的胸前逐渐挂满奖章……

     1958年,军队刚刚取消种族隔离十年,鲍威尔加入美军,被派往德国西柏林,后来轮值越南战场,以英勇著称。1968年至1969年,他第二次前往越南,负责调查美莱大屠杀。这次调查为鲍威尔赢得了公众信赖,1979年,42岁的鲍威尔已经是陆军最年轻的将军。1989年至1993年,鲍威尔担任美国最高武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91年海湾战争,鲍威尔指挥美军以极小的伤亡代价换得了对萨达姆的辉煌军事胜利。

     毫无疑问,科林·鲍威尔是一位名震美国的大人物。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第一位军阶最高的黑人将军(四星上将),第一位黑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的成功被视为通过自我奋斗实现美国梦的完美典范,他被总统布什盛赞为"美国的英雄"。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鲍威尔是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的形象。他本可能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但是,他从竞选中退出,自愿将时间花在贫困学校的贫困儿童身上。

     2001年,鲍威尔作为新任国务卿再次登上舞台,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修补巴尔干半岛,润滑中东,让911后士气低落的部门恢复良好的秩序与纪律。任期内的鲍威尔,也被美国人普遍认为是政府中的“鸽派”。当小布什将目光转向伊拉克之时,人们相信鲍威尔会代表谨慎的声音。

     他也确实曾试图如此去做,当一系列“证据”摆在面前时,他的部门始终持怀疑态度,他阐述了一个新的信条:若你将他打破,你就得对他负责。他希望联合国参与其中,他不想失去中立地位。

     2003年2月5日,国务卿前往位于东河的联合国大楼,他坐在安理会办公桌旁,带着录音带、照片、图片,和一管白色粉末,开始了他的演讲。演讲稿是由“白宫”精心准备的,单倍行距,整整48页,尽管狐疑未消,他仍选择了相信他的同事。

     他用了75分钟阐述了萨达姆政权构成的威胁,他用尽一生的权威和自控力做了这番演讲,很多美国人深信不疑。

    

     一切都随着一管白色粉末来了一个大翻转!

     在此之前他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人,在此之后他的名声已经跟“骗子”绑在了一起!

     911冲击下,美国民众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恐惧,压倒性的需求是安全,如果能塑造一个外敌并清除之,既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霸主地位,又可以提高民众支持率……

     1988年,在克林姆林宫的圣凯瑟琳大厅,戈尔巴乔夫带着一丝微笑直视着鲍威尔,说“现在你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敌人,接下来你还能做什么呢?

     02

     戈尔巴乔夫

     1988年的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日子已经相当难过,而俄罗斯人尤其不满,俄罗斯地位受到伤害这一话题一再热议,加盟国之中获得顺差主要就是俄罗斯,这让俄罗斯人觉得自己在供养全苏联,俄罗斯人在想象着,如果苏联解散,自己负担就会减少,日子就会得到改善。

    

     苏联各加盟国之间并没有民族融合的底子,相反民主镇压的历史却源远流长。克里米亚鞑靼人、库尔德人、卡拉恰耶夫人,车臣人、卡尔梅克人、麦斯赫基土耳其人等等,都曾是民族镇压的牺牲品。民族之间缺少历史向心力,早在1956年三月,格鲁吉亚就曾发生过政治性抗议活动,参加者三万人。军队使用了武器镇压,打死21人,打伤54人。

     如果政治经济稳定,民族问题尚可掩盖。然而,苏联的政治经济并不稳定。

     政治上,从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夺权赫鲁晓夫……

     经济上,苏联后期大量粮食需要进口,购粮外汇依赖卖油收入。当80年代石油价格崩塌时,苏联的陷入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

     1986年,哈萨克斯坦出现了民族独立的学潮,当局以武力镇压,8500人被捕,1700人受伤。但随着经济问题的恶化,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民主运动逐渐增多,许多运动的目标都是获取独立,退出苏联。

     1989年9月,乌克兰第一书记弗·谢尔比茨基退职,以乌克兰获得独立为目标的“鲁赫”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这个苏联第二大加盟国乌克兰的独立已经成为政治现实。

     1990年,主张立陶宛独立的“萨尤迪斯”联盟获得了选举的胜利。

     有一个外族的仇敌总是会额外的强化本民族的凝聚力,民族运动的领袖们都会物色一些外族的仇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不久就彼此认定对方为敌人,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奥赛梯也纷纷找到了自己的仇敌。

     民族独立势不可挡,民族冲突异常尖锐,解体已经事实出现,苏联已经无力回天!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

     03

     拜登

     当戈尔巴乔夫和鲍威尔在克林姆林宫见面之时,拜登刚刚经历了一场耻辱。

     1972年,年仅29岁的拜登就已经当选联邦参议院,是美国历史上第五年轻的参议员。但也是在同年,拜登家庭经历了一场车祸,妻子和小女儿双双去世,儿子们也受了重伤。这一沉重打击几乎把拜登压垮,在同事和朋友劝说下,他才决定到参议院上任,在儿子们的病床旁完成了就职宣誓,这也为拜登增加了一抹传奇色彩!

     身上有悲剧、有能量、有雄辩口才,又出身普通关心民生,神奇的拜登似乎注定就是白宫材料!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拜登开始竞选1988年美国总统。1986年夏季,拜登已经扬名全美,1987年第一季度拜登已经筹集到170万美元竞选资金,多于其他候选人。4月底时,他的竞选资金增至200万美元,受到众多年轻人和犹太人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拜登对入主白宫充满信心。

     意外出现了!

     1987年,一些政治余兴节目开始喧宾夺主,暴露在镁光灯下的总统候选人被事无巨细地挖掘描述,证明自己和否定别人。双方的狂热分子和利益集团动员着全面的战争,记者们如同野狗一般,嗅着猎物身上的血腥气彼此竞逐,势头越来越猛,狂欢气氛终于抵达高潮。

     加里·哈特、罗伯特·博克和拜登则为狂欢奉献了精彩一刻!

     哈特是1988年总统候选人,终因桃色事件被迫停止竞选。罗伯特·博克在1987年被里根提名为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选人,最终因牵扯到“水门事件”被参议院否决。而拜登则被挖掘出剽窃和学术不端。拜登的演讲多次剽窃了罗伯特·肯尼迪、休伯特·汉弗莱和英国工党领袖尼尔·金诺克的演说,更为严重的是,他还伪造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来匹配金诺克的演说。不久,拜登又被媒体揪出早年雪城大学法学院求学期间学术不端事件。

     白宫材料变成了全国笑料,拜登被迫耻辱的宣布推选。

     2019年4月25日,拜登宣布参选2020美国总统,这是拜登第三次参选美国总统。

    

     最终以一条神奇的曲线获胜!

     美联储加息冲击在即,通胀异常高昂,神奇的拜登将如何应对?

     俄罗斯是欧洲国家能源与资源的主要供应国,倘若俄乌出现危机,或将影响到俄罗斯的油气生产,还能逼迫欧洲喊停北溪二号,从而造成欧洲地区能源供应短缺。同样作为油气出口大国的美国便可以借机发财,成为俄乌危机之下的获益方。另一方面,战争预期也会倒逼美元回流,减少美联储加息带给经济的伤害。

     一个外敌,总是很适合用来解救危局,一丝相熟的影子泛起!

     但大义怎么办?世间再无鲍威尔!

     04

     俄罗斯

     人总是善于遗忘,一旦帝国解体,遗忘他们当时是如何的憎恶帝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大国情怀和帝国心态交织,民族意识要适应强国地位丧失是一项很不容易的事。医学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如果人的一条腿被截断,痛疼的感觉一直不会消失,后帝国综合症也是如此。

     苏联消失了,这是现实,也是社会性的苦果。昔日的辉煌消失、祖国的疆域缩小,熟悉的轮廓陌生、被迫的背井离乡、同胞在异域受苦,乃至于养老金问题,无不引发一种痛苦。

     这种痛苦的后果之一就是,从版图上将俄罗斯重新变成大国,这既符合俄罗斯人的梦想,也将是获取政治支持的核武器。

     2014年,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先独立再公投,超过96%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虽然欧美各种制裁封杀,但俄罗斯不为所动。

    

     2022年,普京承认乌东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一丝相熟的影子泛起!

     强劲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生活的持续改善可以逐步治愈的后帝国综合症,而一旦经济增速低迷,利用这种痛苦就容易变成重获政治支持的有效手段之一。

     05

     乌克兰

     乌克兰是前苏联的第二大共和国,作为苏联遗产的第二继承人,乌克兰拥有十分发达的军事工业体系,自然资源丰富还是著名的欧洲粮仓。乌克兰条件那么好,为啥就怎么就发展不起来呢?

     存在即合理,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合乎对错之理,却一定是合乎因果之理。一个大问题摆在眼前时,它未必是对的,却肯定是事出有因的。

     一个原因是,社会稳定需要构建于“上层”和“下层”和“交流规则”三角架构之上。从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改革,是同时调整架构的三个点,社会必然会承受着巨大的内外压力,所以每次大的改革都会充满风险,动辄会引起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甚至直接引起战争。

     成功的改革格外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来先行稳住三角架构,逐渐完成底层的商业准备和心理适应。乌克兰直接套用西方模式,上层政治极不成熟,一时亲俄一时亲欧美,底层也尚未适应商业结构,根本就不懂东西价值几何,上下之间都尚未成熟,交流规则无从完善。改革的成果被少数寡头攫取,反而阻碍培育出较高质量的现代政经体制。

     实际上就这一点来说,改革之初强人威权政治可能都比直接套用西方模式适合,比如新加坡和俄罗斯改革之后的强人威权政治维护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就比乌克兰好得多,寡头垄断现象也比乌克兰更少。

     另一个原因是,乌克兰的资源丰富。你没看错,资源丰富反而是乌克兰穷的原因。现代社会已经是一种契约型社会,即政府对居民作出承诺(显性或隐性),居民支持政府并纳税。乌克兰资源丰富,主要经济拉动手段是外需拉动(资源对外输出),财政上减少了对居民征税的依赖,经济增长上减少了对内需市场的依赖。没有对内需市场的依赖也就不注重分配向居民倾斜,没有对居民税收的依赖从而缺少了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商,乃至倒逼的渠道,有加剧了寡头垄断现象。在资源问题上,一个成熟的体制拥有资源比如北欧,对民众来说会是一件幸事,而一个不成熟的体制拥有资源,反而会增加民众的痛苦,这是一种资源诅咒。

     第三个原因就是地理上的炮灰位置。乌克兰处于俄罗斯和欧美的缓冲,又早早弃核缺少对各方的威慑,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说到底,其实还是乌克兰没把自己的事情搞好,短短几年,这个国家就把自己玩成了欧洲最穷国家之一,倒是培养了一堆寡头。

     等到经济环境变差时,大国博弈格外的激烈,乌克兰已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小结:

     债务已经将经济逼进了死胡同,国家之间各有各的故事,却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冲突将加剧。

     第一次(1973)、第二次(1979)石油危机,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发生的。而现在,俄乌冲突似乎正在重复历史!

     拜登称:“我们无意与俄罗斯作战,不过我们希望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美国和我们的盟国将共同保卫北约的每一寸领土”,冲突虽然在加剧,但没有人想变得不可收拾。

     然而,正如任何重大的变化一般,变化在无数时刻、以无数方式循环重复,但一旦在某个时刻永远的跨过历史的界限,此后就彻底改变,再也难以挽回。

     END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凭栏欲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