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杨柳回塘》宋代,贺铸
2023/4/16 13:16:12 古诗词赏析世界
![](/asp/image.asp?m=0&w=gh_841891afc0f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gif/rahGTrj4mL5OwwZFMuTDxZbibF9R99XmGwD6QXBvqtqSkHzU5ib6OLartu3qhXYU7niaicVZgC2QTagtgPWc8QG8lA/640)
踏莎行·杨柳回塘
【宋代】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asp/image.asp?m=0&w=gh_841891afc0f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gif/ibTctUZNAt3qMYREcTcjTIiavEWcOHIRpRcG5pC57bXlvRX4MLFo0wMibA6Uw23TskxEBIOmuP9UnI71aQ00wia9JA/640)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asp/image.asp?m=0&w=gh_841891afc0f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klGeKyicZzhZRroE1uteBr8yHABqE13FVIgZfDSdV2pBewB7Z52eOcCcQjXb4xXIia2BzHT1ArIMkibp0datNKPxA/640)
译文
杨柳围绕着环曲的池塘,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幽幽荷香。最后只能花朵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
夕阳的回光照着晚潮,涌进荷塘,流动的云层带来点点细雨。随风摇曳的荷花,仿佛在向诗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回塘:环曲的水塘。
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是说,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莲舟,采莲的船。
红衣脱尽芳心苦:红衣,形容荷花的红色花瓣。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以上两句说,虽然荷花散发出清香,可是蜂蝶都断然不来,它只得在秋光中独自憔悴。
返照:夕阳的回光。
潮:指晚潮。
行云:流动的云。
依依:形容荷花随风摇摆的样子。
骚人:诗人。
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偓《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张先在《一丛花》词里写道:“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贺铸是把荷花来和桃杏隐隐对比。以上两句写荷花有“美人迟暮”之感。
背景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这首词的荷花美丽清高,却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赏析
这首词是咏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所以从《诗经》、《楚辞》以来,就有比兴的表现方式。词也不在例外。
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别浦,在这里事实上是一个地方。就储水之地而言,则谓之塘;就进水之地而言,则谓之浦。荷花在回塘、别浦,就暗示了她处于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也不容易为人爱慕的环境之中。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代诗人常以花开当折,比喻女子年长当嫁,男子学成当仕,而作者以浮萍断路,莲舟不来,荷花不见采来比喻自己不得用,托喻非常委婉。第四句再作一个比譬。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荷花之幽香,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
歇拍承上两譬作结。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说,是设想其盛时虚过,旋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自己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将花比人,处处双关,而毫无牵强之迹。
过片推开一层,于情中布景。"返照"二句,所写仍是回塘、别浦之景色。这两句不仅本身写得生动,而且还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间,自开自落,为时已久,屡经朝暮,饱历阴晴,而始终无人知道,无人采摘,用以比喻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遭遇过多少世事沧桑、人情冷暖。这样写景,就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性格。"依依"一句,显然是从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变化而来。但指明"语"的对象为骚人,则比李诗的含义更为丰富、深刻。
![](/asp/image.asp?m=0&w=gh_841891afc0f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klGeKyicZzhZRroE1uteBr8yHABqE13FVfJia6pyfss04vORAFmo5O2NIiaKaXIhiaRjbaJicjOvaO1wug4FODGKzXw/640?wx_fmt=jpeg)
"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看即知,而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确切。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诗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这是写荷花的身份,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份。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
由于古代诗人习惯于以男女之情比君臣之义、出处之节,以美女之不肯轻易嫁人比贤士之不肯随便出仕,所以也往往以美女之因择夫过严而迟迟不能结婚以致耽误了青春年少的悲哀,比贤士之因择主、择官过严而迟迟不能任职以致耽误了建立功业的机会的痛苦。这首诗也是作者内心的一个写照吧。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asp/image.asp?m=0&w=gh_841891afc0f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gif/JcGvozQc4Ku9HV80EYGicNxtNZAgpTEonicX9tHxENCjhcpktibjR2814EPMXvbwO8QQCIczqVhK2WATC3rc7ib3sA/640)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古诗词赏析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