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肥肠(一)
2017/6/10 医路江湖
从建立公众号开始至今,科普类文章已超过40000字,近期鲜有文章出炉,并不是懈怠了,毕竟时间就像乳沟,挤一挤总是有的,而是我在整理我的长篇小说,写东西总是需要些灵感,灵感来了就像腹泻,随时随地都可能拉一裤裆。但科普不一样,不像小说可以写的天马行空,每篇科普至少要看3-4篇文献和必不可少的黄家驷外科学以及第八版外科学,以期更科学、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今天不谈肥肠这道菜,谈一谈肥肠这个食材。肥肠取自大肠的一段,完整的大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肥肠取自哪一段不重要,无非是油多一些油少一些,都是盛屎的物件儿,味道都一样,当然,大肠还可以吸收水分、无机盐、胆汁酸等,还可以分泌粘液以使大便成形不干燥,具体过程请阅读《食物消化那点事儿(四)》。典型的大肠像下图这样呈M型,有四个弯曲,结肠肝曲、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移行处的弯曲、乙状结肠直肠交界的弯曲,当然每个人不一样,有的人能像立交桥一样盘个圈儿再下来,有的人就像高速路,鲜有急转弯儿。

人体内脏器貌似都可能长肿瘤,大肠也不例外,而且结直肠癌很常见,且发病率呈上升化和年轻化趋势。根据魔都的统计,1990年大肠癌发病率位居第三,仅次于肺和胃癌,2002年便超过胃癌,跃居第二,像快速增长的GDP。这种增长主要依赖结肠癌发病率的增加,可能是直肠已经先富起来了,要带动其他兄弟一起致富吧。大肠癌更喜欢中年人,45-50岁最是多见,但是我国的发病年龄要比那些大鼻子蓝眼睛的西方国家提早10年左右,30岁以下能占到11%-15%,40岁以下竟能占到40%左右,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经常有大小伙伴儿问我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是啥,课本上说尚未完全阐明,也就是说医学发展到现在其实还没完全搞明白,疾病是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当然从大量的研究资料来看,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的因素大概分为两大类: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
环境中首当其冲的是饮食习惯,在结直肠癌高发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吃的太精细,都是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精致美味。高脂饮食可以刺激胆汁大量分泌,使肠道中胆汁酸和胆固醇明显增加,他们最终的代谢产物类固醇、类固酮等与某些致癌物结构相似,也说不定就是致癌物质,但是缺乏直接证据。脂肪说,怪我咯。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比咱们高很多,他们的大便中胆汁酸、类固醇、类固酮含量比咱们高4-5倍。脂肪你说怪不怪你。身体的代谢废物中肯定是含有致癌物的,低纤维素饮食会导致粪便排出延迟,增加肠道和致癌物质的接触和刺激时间,同时使致癌物浓度升高。Rozen曾报道过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后,可使摄入相同热卡、脂肪和蛋白质人群结直肠癌发生率降低2/3。所以,伙伴儿们多吃蔬菜水果大有裨益。
其次是化学致癌物,除了上述胆汁酸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外,亚硝胺是我们接触最多的物质了,它广泛存在于咸肉、火腿、香肠、咸菜以及其他腌熏制品中,还有油炸和烘烤的食品中,当然香烟里的致癌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你想着多吃一口咸菜,多嚼一片腊肠,多吃一根油条,多吃一顿麻小,多撸一盘烤串,多抽一根香烟都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或可能改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东西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毕竟美味不可挡,吃货最无敌,偶尔一次放纵还是不要紧的,要不然生活多么的索然乏味。
土壤中缺钼和硒作为一种原因可能少有人知,我国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土壤缺钼。这两种物质都是抗氧化剂,能抑制过氧化反应,防止致癌原粘附于DNA上。当然总会有些道德瑕疵的人利用这种说法大肆吹嘘某种含钼含硒的保健品,大家不要上当,绝大多数地区不缺,凡事过犹不及。
课本上还提出肠道细菌因素,列举了厌氧菌在大肠中的含量,乙状结肠最高,为回肠的10000倍,从而解释回肠肿瘤少见而乙状结肠高发,其实我并不赞同,胃里细菌更少,但胃癌仍属高发,小肠不易长肿瘤或许有其他原因。
内在因素主要是基因变异和癌前病变的存在,基因变异不太好理解,朋友们可以阅读我之前的文章《癌是怎么来的》,大肠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血吸虫性肠炎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都已经被证实和结直肠癌关系极为密切,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外国老头Gibertsen,对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每年做一次肠镜,并摘除所见到的腺瘤,搞了25年,做了85487人次,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比预计减少85%,不管他的预计值是否过高,老外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医学研究者学习的。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路江湖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