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老师发现:教研活动,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下降!咋回事?
2023/4/12 16:19:39 教师聚焦

     某老师发现: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下降!1是公开课生搬硬套,学生容易水土不服;2是公开课是“演戏”课,甚至在同一个班反复炒冷饭,老师对教学程序倒背如流,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准备充足,好看不中用;3是教研组活动,大家只说说好话,人人竖大拇指,教研活动没教研,没不同意见,只是奉承!4是两套课程表,1套是给上级检查看的,一套日常上课的;5是学校没歌声,没微笑,没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上课之后,还是上课,课后延时服务,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音乐、美术、体育……看图:

     某老师发现:形式主义教研活动,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下降教研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 PPT制作;搭配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的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磨课、赛课、说课等课堂比赛活动,其中必有小组合作讨论展示活动,课堂要热闹;还有论文,课题研究……模仿的榜样一个接一个:魏书生经验、洋思经验、杜郎口、衡水模式,十一学校……你方唱罢我登场,让老师们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且各说各的理,开始的时候,一定是神药,学过之后,会立马见效,有病的人没病了,立马精神气爽;没病的人浑身是劲儿,牙口倍好,身体倍棒!再学下去,漏洞百出,一地鸡毛!且一旦换个新校长,又来个新办法,新思路,重打锣鼓重开张……一线老师被牵着鼻子走,恨自己分身无数,难以应付!毕竟一线老师的脑力有限,精力、体力跟不上,时间紧,压力大,进而时常焦虑,进而失眠……抑郁!一个公开课,讲练10多遍;加上各类新的教学模式,不时轮换……致使老师们学来的东西多数都成了夹生饭!最终,把头脑还算清醒的一线老师,搞迷糊了!该老师为何认为: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让老师的教学能力下降了?此类教研活动,让老师丢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加上新教学方式、新招数太多……第一个新方法还没学会,第二个新方法又来了!一番操作之后,老师们把原有的教学能力丢失了,可新的教学能力还没形成,只能空对空!教学能力必定下降。此类教研活动过程中,形式主义大行其道,无论干啥事儿都是一刀切,蜂拥而上!甭管适合不适合?先套用起来再说……于是,老师们囫囵吞枣,出现消化不良,上吐下泻症状。如此以来,老师的教学能力可想而知:四不像。进而,老师打心眼儿里讨厌此类教研活动。为何?1是老师也想一直使用过去熟悉的东西,不想创新,打心底里保守些;2是公开课、磨课等演练太多遍!再演练下去就让人呕吐了;还有论文、课题造假;小组教研活动,互相吹捧……毫无效果!白白流失了大把时间,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就下降了!如此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会造成什么后果?让一线老师彻底丧失了教学研究的兴趣!一听说教学研究,嗓子眼里就膈应,没了教书的乐趣,全是被动应付!一旦老师们失去了工作主动性,教研及教学工作必然味同嚼蜡,进而谁也不愿意动脑子,也不知道如何教书?无所适从,很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教书之路该如何行走?领导拿到新方法,自嗨之后,也非常着急,本来认为:教研一抓就灵,没想到老师们如此木讷?脑袋瓜子不开窍,简直就是一群废品!所以,领导看到老师如此糟糕表现,更加着急、上火,于是开始采取手段,鞭策一线教师:1是退出机制;2是末位淘汰;3是一票否决!反正变着法儿拾掇老师,老师们愈发没了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快速下降;领导更生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的教学能力,整体快速下降,教学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家长、学生、社会、领导均不不满意……将教学成绩差的板子打在老师的屁股上!老师们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不知道该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只能牢骚满腹,有苦说不出啊!

     教研活动网友说:网友一:说出了学校真实状况!肯请相关部门负责人,早点抛弃这些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网友二:专家多如草,模式一大堆!一节课40分钟,都得用;一会儿合作,一会儿预学,一会儿导图,一会分层次,一会儿主题,一会儿翻转课堂……网友三:能有作秀的教研活动也行啊!就怕作秀的教研活动也不搞!然后,抱怨学校领导屁事不干!刚开始作秀,时间长了,就有效果了;特别对于年轻教师,真需要听听作秀的课,甚至让年轻教师作秀,年轻人慢慢就成熟了。怎么办?主管教育的领导务必要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不可屁股决定脑袋,更不能把一些不成熟的东西,直接拿来使用!有大兴调研之风,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多听课,多座谈,让自己的决策,有的放矢,更接地气。同时,抛弃形式主义的东西,实实在在抓教学,认真落实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激发教师教书的兴趣,让老师研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此,大家兴趣盎然,方能逐步提升教学能力,使得教学成绩逐步提高。精简教研活动!千万别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抓住一个外来和尚即可。每学期,甚至一学年,就搞一项教研活动!比如:抓杜郎口经验,一年只抓杜郎口,其他都不要了!把杜郎口研究透,钻研透,将其结合本地实际,完善起来即可。将其他经验、榜样,先搁置到一边,一个杜郎口足矣!搞教研,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其他的!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道理,一只手不能抓俩鱼!

     抓一项教研活动即可如此让老师们集中精力,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学习研究模仿榜样,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此,才是有效的、最好的教研活动。大家怎么看?说明:来自探究教育,致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教师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