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缘与断缘
2019/6/29 10:45:53黄晖 老黄谈医论道

     一位女士总是抱怨,按照她的说法她一身的病,哪里都不舒服。无论听到别人谈到某种疾病,她马上就会认为自己得的是那种病,而且所有的症状都跟人们谈到的一样。可是,每次上医院检查,结果并不符合她所说的病情,但她并不因此停止这种生病的疯狂行为。终于有一天,她被检查出了慢性胃炎,她告诉身边所有的人:“你们现在该相信我有病了吧”。

     人们为何对他们的不幸感到如此的痴迷?如果他们所有的不幸都消失了,他们该怎么办呢?没有人帮得了他们,因为他们一直在制造新的痛苦,一直走在一条自我毁灭和自我挫败的路上。这种人是悲伤的,看起来让人很难过,既沉闷又乏味,他们会以自己的感受束缚住他们的家人,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开拓、去承担,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也会变得毫无生气、毫无欢乐。

     1、攀缘

     佛教的《维摩洁经》有这么一句话:“何为病本?所谓攀缘。”病的本源是因为攀缘所致。攀的什么缘呢?就像有的人执着核磁共振检测仪所检查出的肿瘤,检查前还是个“正常人”,检查后就成了病人。

     有人说:“我身体弱,抵抗力差,一旦感冒,没有半个月一个月好不了。”真是因为身体弱、抵抗力差,感冒了就非要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好吗?还是因为想着要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好,所以真的要到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好?

     也有人说:“我身体好,一般不感冒,即便感冒了,有个两三天就好了。”真是因为身体好才不感冒?还是因为他想着身体好,才不感冒,即便感冒了,想着有个两三天就好了,所以真的两三天就好了?

     有的家长经常担忧自己的孩子,说“孩子体质差,胆子小,凉的不让吃,天气一冷就容易感冒生病。”事实上他们的孩子身体就是弱,经常感冒生病。是因为孩子本来就体质差,胆子小,所以一吃凉的就闹肚子,天气一冷就容易感冒生病?还是因为家长经常说自己的孩子体质差,胆子小,一吃凉的就闹肚子,天气一冷就容易感冒生病,结果他们的孩子就真的身体弱,胆子小,容易感冒生病闹肚子?

     也有的家长经常炫耀说自己的孩子是“猛的,力气大,胆大,啥都敢干。”事实上他们的孩子身体就是壮,力气大,胆子大,啥毛病没有。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是猛的,力气大,胆大,啥都敢干,所以他们的孩子啥毛病没有?还是因为他们的家长经常说自己的孩子是猛的,力气大,胆大,啥都敢干,所以他们的孩子身体真的就越来越壮,力气大,胆子大,啥毛病没有?

    

     病,只能在病里面成长,病需要一个病的环境,这是病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唯有在病的环境中,病才会成长,病需要和周围有相同的感应脉动。没有感应,病从何来?没有关联,我们又凭什么来确定疾病?

     意识是我们形成观念的基础,疾病的发生并不是我们有意识地造成的,但我们对疾病的思想观念则是我们有意识地形成的,它常常会制造很多扭曲的现实。思想引发情感,而人们又常常受制于自己的情感反应。意识,或者思想与信念,就是一种精神导线,我们所意识的事物(形态或概念)就是借助它们找到通向身体的路径,这个通路就是感应贯通的意(气)脉,而意识的载体就是气。所以,但凡想法,便一定会招致生命机体组织的物质反应,引起机体组织结构中客观的物质改变。我们只需针对某一给定主题做出一定数量的思考,就能使人的身体组织发生改变。

     面临癌症,人们感到害怕、伤心和愤怒,这种情感很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情感只不过是他们事先设想出的可怕结果,他们无法从中解脱出来,于是他们希望把这个设想出来的可怕结果寄望于外部力量,一切了之。然而,你所害怕的那个癌症只是一个表象、一个投射,局部是整个母体的局部,局部的发展变化在空间上的广延性和时间上的绵延性都是与整个母体有机连贯的。所以,这种无视自然规律,无视生命法则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2、断缘

     有一偈语说:“自身有病自心知,自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心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想着身体不好,身体就不好;想着身体好,身体就能好;想着病能好,病就能好。真是如此吗?

     曾有一位朋友,看上去干瘦干瘦的,经常说自己胃不好,凉的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有一次他问我:“我胃不好,吃东西不容易消化,已经十几年了,中医有什么好办法?” 我说:“你天天都在诅咒自己的胃不好,你的胃能好得了吗?假如你每天都夸奖自己胃好,胃很能干,吃什么都香,你再看看你的胃又是什么情况。”

     过了一段日子他来告诉我:“您讲的有道理,还真灵,我现在每天都念着自己的胃好,吃什么都香,以前不敢吃的那些不容易消化的东西,还有凉的东西,现在都敢吃了,也不会因此肚子胀和拉肚子了。看来想着身体好,身体就能好;想着病能好,病就能好,这还真有它的道理。”

     当然,总会有人要问有什么科学依据?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一个人总是抬杠,其目的就是抬杠,除了抬杠别无他事,那么这个人永远可以找到可质疑的东西,即在他面前几乎没有认同可言。科学不是一种抬杠的工具,不是一种衡量的标准,不是一种已有的、确定的依据,而应该是一种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维摩洁经》说:“如何断缘?谓心无所得。”知诸法空无所有,不取病相,寂然止住,可以治病,这是佛教中止观愈病的方法。意思就是说心中无事,万法不生,了知诸法虚妄,诸相非相,空无所有,心中不取病患之相,寂然止住,不生一念,对于病就有所治。要知道诸法空无所有,不取病相, 没有疾病的“意象”,寂然止住,做到心无所得不去感应,心里什么病都没有,没有病之意象的感应贯通,即心无所着,心里什么牵挂都没有,才能切断跟疾病的缘起。

     注意健康本身,从某个观点上来看是不健康的,最好的方法是完全没有意识到疾病。到底如何做才不会意识到疾病呢?那就是不要将意识用在疾病上,而是用于可使心情畅快的事情上,借助这种使心情畅快的感应方式可以使你从疾病中解放出来,远胜于任何药物及先进的治疗方法。虽然这对于病人或怀有强烈不安心理的人,也许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如果不以这种心情来面对病情,将来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了解了。所以,你必须立刻身体力行,不能等这次病好了以后才去做。

     3、应象

     最近,日本有一位叫江本胜的学者发现水对意识和语言的感应呈相现象,“通过水结晶的照片,我们可以亲眼目睹意识或语言等能量的转化。”水竟然能听懂语言、辨别意识、读懂文字、欣赏声音、观照图像,这给我们固有的常理又一次强烈的冲击,给人们的认知观也带来了新的启迪。

     让水听音乐,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呈现出像是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样美丽而工整的结晶;听到对美充满祈望的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水竭尽全力展现出一种美妙华丽的结晶;听了肖邦《离别曲》的水,呈现出美得小巧玲珑、简直令人惊叹的结晶。相反地,让水听了充满愤怒与反抗色彩的重金属音乐时,它的结晶的形状就全都是凌乱而破碎的了。

     从常理来说,水能“阅读”文字,并且因字面意思的不同而改变它的结晶形状,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当看到“谢谢”两个字时,水的结晶非常清楚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而看到“混蛋”两个字时,就像听到重金属声音的水那样,水的结晶呈现出破碎而零乱的浑浊形状。同样地,把“让我们做吧”这句话贴在瓶子上给水看,它的结晶就很整齐;而采用命令式口气要求它“一定要做”,它却委屈乃至反抗地无法形成结晶。

     无论是日文、中文、韩文,还是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情况竟然惊人地一致,水的外文水平和文字理解能力毫不逊色于我们人类。

    

     心理控制论的创始人马尔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幅建立在自我信念基础上的心理图像或自我想象,人的所有感情、行为、举止甚至才能都与自我想象一致。自我想象是成功与失败、漂亮与丑陋、健康与疾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想象、信心与意念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心理免疫学证实,想象活动对交感神经确有控制作用,意念确能强化免疫系统功能。根据神经免疫调节理论,人体T淋巴细胞有专门接受化学递质的受体,而交感神经末梢又与淋巴区域毗邻,这样大脑就可以直接向T淋巴发出指令。因此,人的思维影响免疫系统,信心、意念、想象能调整免疫系统并使之恢复正常功能。

     有的人生病,有人不生病,我们常将这种情况归之于先天体质。然而,这种体质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人的想象活动对机体的控制基于(神经)细胞的镜像原理,而镜像原理属于意识的感应成象机制。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各人的意识与情境的互动形成的感应结果是不同的,那些不容易生病的人,并非平常特别留心健康的人,而是不去想疾病的人。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疾病,可说是“无欲则刚”类型的人。一旦意识到可能生病,事实上等于在心中种下了疾病的种子,然后再经由对疾病的恐惧及不安等意象的感应,进而滋养了这颗病相的种子。由此可知,如何善用意识,便成了人生走向的关键。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黄谈医论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