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别人把你“归类”?
2017/10/29 张鹏工作室

    

     这几天有两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广为流传,那就是“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男人”以及“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一定有许多人读了上述文章之后发现自己不幸被他人“邪恶地归类”了。

     虽然这只是两篇纯属搞笑的文章,但其实,我们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给遇见的人归类,并利用这种归类来决定我们与对方的未来关系。

     为什么要归类?因为这是人的思维习惯。只有归类了,才能记住对方的特点,才能解释对方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归类后容易预测对方的未来趋势

     比如:当别人把你归类为“典型的上海人”时,你应该知道别人已经预设了你许多优点和缺点(请参见我的文章《上海人的优点》)。

     我虽然是湖南人,但我也害怕别人给我归类为“典型的湖南人”。因为我马上会想到湖南人也有许多并非可以颂扬的缺点(请参见我的文章《湖南人的优点》)。

     与外国人交往时,我其实也不喜欢对方把我当成“典型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的“国际声誉”并不是那么光彩照人。其实,美国人也一样,都有被其他民族讥笑的缺点。

     虽然我是做企业管理的,但我害怕别人把我当成“典型的商人”,这里面无疑有许多贬义。

     去年我被某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我又不希望别人在内心中把我勾画成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用价值的“叫兽”。

     我喜欢写文章,但好讨厌别人把我当成“文人”。那会让人联想到自命清高、虚伪做作、无病呻吟。

     我不喜欢别人把我归为“理性的人“或者”理工男“,那几乎等于“冷漠无趣、不近人情”。

     我也不喜欢被别人归类为“感性的人”或者“文科男”,那几乎就是“逻辑混乱、情绪不稳”。

     我还害怕别人把我说成是“聪明人”,那似乎会让人想到“精明、狡猾”。

     虽然在英国公司工作了20年,我其实不喜欢别人把我说成“西化的人”,那会让人想到“不通国情、不爱祖国文化”。

     我也不习惯别人称我为“领导”、“老师”,因为那会让我产生一定要“出口成章、为人师表”的负担。

     当然,我更不希望成为“肥腻的中年男人”…….

     这一切,都是因为“每一个圈子都是狭隘的”(我的另一篇文章)。我不希望别人把我放进任何一个圈子,然后用这个圈子的标准往我身上套,并因此预测我的所有素质、想法与行为。

     我希望我能脱离所有圈子的束缚,成为具有独立个性、独立思维的人。我希望别人无法把我归类,而认为我就是一个有自己特色、可以在不同的圈子中根据需要扮演不同角色的人。

     当然,也许这一切都是徒劳。无论我如何想逃离圈子,别人还是会把我归类,因为这样对他们更轻松。只不过,我要让他们的归类越来越困难,并且要不断修改。最后,他们只好为我另外开辟一个类别,那就是“不断学习的地球人”。

     本公众号点击率最高的文章:

     全民反思:让子女陪你到老,还是让他们远走高飞

     让女人掏钱最成功的骗局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纠结?

     中国权术是现代管理的反面教材

     机器人妻子(只供男性阅读)

     妻、母落水先救谁:中外不同的回答

     愚昧比无知更可怕

     会议太多是因为领导有病

     非智莫扰:高智商单身群

     理性的反面并非感性

     上海人的优点

     该谈钱的时候,请别和我谈情怀

     怎样避免“中国式辩论”(第四版)

     快速学习、高效工作、尽情享受:不辜负这个时代

     有多少人生悲剧是因为“刹车失灵”?(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抄袭此文?)

     测测你是不是“愚人”

     长按下面并识别“二维码”,可以参加全国逻辑测大奖赛。它可以检验你的逻辑思维。

    

     (如果测试中有任何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智测评”, 或"logictest",然后输入您的意见与建议。)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张鹏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