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资格证(值得转给每一个父母)
2018/6/21 18:00:00 张鹏工作室

    

     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你凭什么能教育我?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我估计,你会提出下列5点理由:

     1、我是你爸(妈)

     这是以权代理,相当于说:“我是领导,你就得听我的,即使我是错的”。显然,将权力等同于教育的资格,这无法让子女心服。因为它就是强盗逻辑。除非你想让孩子将来也变成强盗。

     2、我养育了你

     这是以恩代理。你养育了子女,你当然可以要求他们报恩,但这也不能说明他们就要听你的道理。甚至有这个可能,即子女不听你的话可能更容易成功,也就更有能力来报答你的恩情。此时,子女可能会对你说:“爸爸,我把你当反面教材,按你说的相反方向去做,更有可能成功和幸福。因为你就是一个既不成功,也不幸福的人。”

     3、我是为了你好

     这是以爱代理。有爱一定就表示有理吗?这两者显然没有必然联系。好心办坏事的案例比比皆是。许多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更好,但限于他们自己的无知和愚昧,他们为子女出的主意很可能是馊主意。

     4、我懂得比你多

     这是以知代理。听起来这似乎有一些道理,因为父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都可能超过子女。这些知识和经验似乎可以帮助涉世未深的子女少犯错误。但并不能排除另外两个可能:第一,你的知识与经验可能是错误的,就是说,你懂得越多反而越愚昧。我们周围这种现象就非常普遍。第二,你的知识与经验都已经过时了,因为时代变了。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你的知识与经验只能误导子女。

     5、我的人生很成功

     这是以功代理。比如,你有名、有权、有地位,或者取得了学术上的成功,那么,你是不是就具备了教育子女的资格?还是不能。因为第一,你的成功不一定完全是因为你有理,可能有运气和他人帮助的原因。第二,你的成功方向不一定适合你的子女,因为他们的天份、爱好和时代都不同了。第三,你成功了并不等于你真正找到了成功的原因并将它传授给他人。许多成功的人在教育子女上一败涂地,这种情况俯拾皆是。

    

     教育子女需要什么资格?

     虽然我们不必获得“父母资格证书”就可以强行教育子女,但我觉得如果有这个证书的话,它应该是世界上最难获得的证书。因为合格者需要的知识、能力、成就、情商远远超过其他所有任职资格证书。至少,我本人就很难通过,虽然我已经“无证上岗”23年!

     那么,这个证书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我总结出了下面5条。

     1、以理服人

     讲理,就是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子女(哪怕是1岁的孩子)进行沟通。沟通时要注重逻辑、事实、承诺。要避免用下面这些蛮不讲理的话:“我是为了你好”、“我是你爸”、“你不听我的话就是不孝”、“你不听我的就是伤害我”。

     还有一点,讲理的人是可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向对方道歉的,即使对方是自己的晚辈。你做得到吗?

     2、取得成功

     这里所说的成功,不一定是有权、有钱、有名,也可以是你通过努力达到了自己设定的某一个目标,比如减肥、戒烟、学英语、控制情绪等。如果你一生只是从一个失败走到另一个失败,就是说你的人生完全是“一地鸡毛”,那么,你最好别去教育子女。

     3、以身作则

     你如果行动与语言相背离,那么,你的子女不可能相信你说的话。比如,你要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自己却有许多不良嗜好,孩子会听你的吗?

     要让孩子服你,你自己一定要说到做到,包括你要按时完成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你还要兑现你给孩子的承诺。比如,我要求女儿将身体健康放第一位,我自己就没有停止过健身。

     4、不断学习

     “爸爸,你自己都不学习,凭什么要我学习?”如果孩子这样问你,你怎么回答?

     你可能会说:“我以前学习了,所以现在不需要学习了”。但孩子会说:“你的知识过时了,所以你现在已经没有资格继续当我的爸爸了”。

     如果你想保持教育子女的资格,你必须不停地学习。你还需要不停地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否则,你的资格证书很快就会过期。

     5、提高情商

     我写过一篇文章《父母的情商= 子女的起跑线》详述了情商对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或者对他人的情绪不敏感,常常让对方火上浇油或者雪上加霜,那么,你的孩子其实是很不幸的。

     我发现,许某些父母情商低到需要孩子们的安抚和奉承,否则,他们就会发飙,就会抑郁。这样的父母其实不在少数。

    

     小结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生了,但你离上述任职资格相距还太远,那么你应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你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无能,你要明确告诉自己:“我对孩子的教育很可能是对孩子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克制自己少去干涉孩子。即做到虽然无益,但也无害。你还不如让子女自然成长,让学校、社会或者你的配偶去承担这个责任。当然,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包括在这个过程中向孩子学习,并从中提高自己的任职能力

     你可能会说:“如果我已经努力了,但孩子最后还是发现我比他们无知、无能,那他们会不会看不起我?”

     我觉得,只要你不去伤害,他们会感知你的恩情。比如,也许有一天,我女儿会对我说:“爸爸,你真笨,但我还是爱你!”那么,我也就满足了,因为我的女儿超过了我,比我聪明。这难道不是好事?这应该是我对人类社会一个小小的贡献吧?

     识别下列“二维码”,可以进行逻辑测评。每月前5名有奖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张鹏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