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与上海大学校长的讲话有什么区别?
2018/9/6 7:37:17 张鹏工作室

    

     比较,是最有效的思维锻炼。

     ---- 张鹏

     下面是分别是北京大学校长与上海大学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全文。请大家仔细阅读,然后发表看法。

     倾听学问的声音——林建华校长在北京大学2017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北京最美丽的时节,北大迎来了2017级的新同学,青春的活力让美丽的校园充满了喜庆。我们常把大学比作一个大家庭,学生、教师、员工和校友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无论你是初入北大,还是在这里继续深造,从此我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努力向前。欢迎你们!欢迎加入北京大学这个大家庭!

     看着大家青春洋溢的笑脸,我想起第一次来北大时的情景,距今已经整整四十载了。过去的四十年,就像是一部现实版的穿越剧,变化之大让人无法想象。

     中关村大街当时叫白颐路,是一条乡村道路,两侧粗大高耸的白毛杨和稻田充满了乡间情趣。当时进城还是一件很大的事儿,只有一条332路公交车,或者就要借用还是奢侈品的自行车了。

     四十载岁月如白驹过隙,一切都在变化,但有一点却始终如一,不曾改变,那就是北大人的家国情怀、敢为天下先的无畏精神和不懈的学术追求。

     未来会怎样?你们将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可能是很多青年人心中的疑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国的迅速崛起改变着传统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些事情听起来很大也很遥远,但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了。

     使同学们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对教育观念和教育传统的挑战。学校正在进行本科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目的就是要为你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大家很快就会进入一年级的课程学习。一些同学会很在意分数,但千万不要因此而禁锢了好奇心。实际上,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题都会给你一个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奥秘的机会。

     大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旅程,追随好奇心,以创新和批判的眼光,探求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你一定会斩获更多。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全校自由选课和跨学科的培养计划,会为你们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

     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太功利、太短视,不要随波逐流;要追随你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兴趣。实际上,每一个专业背后都隐含着专业精神。知识可以过时,但感悟到的思维方式、社会责任和探求精神,会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你的心中,伴随你的一生。

     大家知道,AlphaGO击败了人类最顶尖的围棋手,基因编辑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这使一些人开始担心,担心科学技术会动摇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基石。我并不这么看。

     苹果公司CEO库克的一句话讲的很好,他说:“我并不担心人工智能赋予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问题——摒弃同情心和价值观并且不计后果。”

     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人变成工具和机器,而是要“学以成人”。

     明年在北大有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全球将有近五千位哲学家参会,这将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盛会。大会的主题就是“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human)。

     长期以来,西方的理性人文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全球化和资源环境的挑战,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表达的仁爱之道,将会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伦理基础。

     “学以成人”是一个伴随我们一生的命题。哲学从理论层面思考“学以成人”,教育则是“学以成人”的实践。

     学习绝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囫囵吞枣、人云亦云,而是要通过对比、思辨、争论和实践,形成自己的心得见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规律、求得真谛,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思想活跃是高校的重要特征,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汇,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要秉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让一切有益思想文化的涓涓细流汇入主流意识形态的浩瀚大海。”

     “学以成人”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古希腊有个哲学家“悖论之父”芝诺,学生曾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渊博,为什么总是质疑自己的结论呢?”芝诺画了大小两个圆圈说道:“大圆是我,小圆是你。如果圆的面积是我们掌握的知识,圆外是未知,圆周就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未知,可见知识越多,接触的未知就越多。”

     勇于发现和承认自己无知是真正自信的表现。你们都非常优秀,我希望大家不怕问题和困难、不教条僵化,不固步自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质疑、虚心学习。

     德国哲学家加尔夫曾说:“良知的声音是寂静的,它在尘嚣之中难以被听到。”学问也是一样,它需要我们忘却世间的凡俗,在寂静中探求、思考和倾听。

     祝大家在北大的时光里,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学问的声音,体验成长与创造的乐趣。

     谢谢大家!

     林建华

     2017年9月8日

     -----

     金东寒:城市(精神)·大学(使命)·青年(成长)

     (上海大学党委校长金东寒在该校2018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有人说,选择哪所大学,决定了你的知识,选择哪座城市,决定了你的见识。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和你们谈谈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青年人。

     我是1985年考取博士生后来上海的。当时上海的城市面貌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差别不太大。浦东到处都是棚户区或者大片的农田,上海人常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2017年上海GDP总量突破3万亿元,是1978年的109倍。改革开放40年,从国产大飞机“上天”、上海港“入海”,到黄浦江岸线开放、海派人文环境的打造,上海向世界展现的不仅是高度和速度,更是温度和气度。求学上海,意味着你将生活在一座名副其实的超级大都市。上海的面积6340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伦敦、3个东京;常住人口2400万,相当于3个伦敦、2个东京。运营里程世界第一的轨道交通,平均每天客流量近1000万人次。求学上海,意味着你将始终与年轻并肩同行。上海是属于青年的,就连“青年”这个汉语词汇,最早也是光绪年间出现在上海。求学上海,还意味着你将拥抱多元世界。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超过20万,上大的国际生也超过4000人。你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还有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各类顶级体育赛事和精彩的文艺演出,以及来自全世界的友谊与竞争。

     我被告知,今年入学的新生有70%是“00后”。在我们刚刚学会如何与“90后”相处时,又迎来了开启新纪元的一代,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同样既兴奋又忐忑。一些调查报告显示,更优渥的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让你们发展出了更加独立、开放、多元、自主的个性。你们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常常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你们尊重兴趣,选择专业更加遵从本心;你们热爱学习,信息获取能力普遍较强,而且愿意为知识付费;你们内心丰富,对他人有着深切的关怀,并知道感恩;你们也有自己的压力,听说一些同学已经开始焦虑发际线了。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与上海这座城市所相称的优秀品质。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履行好上海大学的使命,把你们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才。

     上海大学赓续了红色的血脉基因。“老上海大学”由国共合作创办于1922年10月,时任校长于右任,总务长邓中夏,教务长瞿秋白,享有“武有黄埔,文有上大”之美誉。这所红色学府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五年,却吸引了无数追求进步的青年学子,聚集了一大批有使命感的名师贤达,在中国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现在的上海大学。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三钱”之一的钱伟长先生任校长。我想给大家讲一个钱伟长校长青年时期“逆袭”的故事。

     钱校长以语文和历史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钱先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就火了,“马上下决心不学历史,要学造飞机大炮”,遂决定弃文从理。可他入学考试物理才5分,英语0分,数学和化学一共20分。几经周折,学校教务人员和老师被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同意他暂时读物理系,条件是保证在学年结束时物理和微积分的成绩都要超过70分,同时选修化学,还要加强体育锻炼。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钱先生后来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钱先生的身高也从刚入学时的1米49长到了毕业时的1米66,还因为足球踢得好,代表中国远赴菲律宾参加了远东运动会。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是:“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64岁以后才学计算机,人们看到了钱校长的逆袭,却鲜有看到他成功背后坚持不懈的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因为如此,钱校长为上海大学提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今世界处处充满了诱惑。老一辈人常常采用拒绝使用现代化产品来避免被诱惑。比如:我的博士导师就一直不想淘汰黑白电视,并限制自己每天只看30分钟的新闻联播。前几天来我们上大的谢院士就不使用智能手机,只使用手机的通话和短信两个基本功能,以避免受到其它干扰。你们一定有更好的拒绝诱惑的办法。

     《管子》中说:“海不辞滴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面朝大海,上海悦纳每一个梦想,正是这种开阔胸襟,成就了上海。人也是一样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谁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怎样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合作?如何与多姿多彩的世界共处?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

     请牢记自己的使命:世界等待着你们去改变,为此,你们需要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大学期间,学习是你们的主要任务。青春需要自强奋斗: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这正是上大人的精神品格。

     小结

     估计每一个看完上面两文的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评判。我肯定,你们的评判不可能一致。因为你们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思想观念一定有差别。结果,我估计大部分人的结论可能是下面两者之一:

     1、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2、有些差别,但各有千秋。

     但我估计,还是有一小部分人会通过“系统的分析”来找到两文的差别。他们首先会确立分析的维度,然后对每一个维度进行对比研究。

     我喜欢使用的维度是:第一,文章的内容是否有新意,是否有独创的观点。第二,文章的内容是否与听众(新生)内心真正的需要和兴趣相关。第三,内容表达是否清晰、简洁、逻辑性强。第四,讲话是否有趣味性与吸引力。

     比较研究是最好的思维锻炼。我在面试招聘员工时,最喜欢问的问题是:“请比较你工作过的上两家公司的优点与缺点”。通过这样的提问,我很容易发现应聘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深度与观念。

     至于对上面两位校长发言的比较,我还是留给读者们在下面发表高见吧。

     (发表此文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两位校长的精彩讲话,提高自己的写作与演讲水平)

     本公众号点击率最高的文章:

     全世界用户籍限制迁徙的有哪三个国家?

     重磅:联合国发布2018世界各国幸福指数排名!

     重磅:世界各国护照“含金量”最新排名!

     复旦女神教师火了:让我怀疑复旦人的智商

     全民反思:让子女陪你到老,还是让他们远走高飞

     让女人掏钱最成功的骗局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纠结?

     中国权术是现代管理的反面教材

     机器人妻子(只供男性阅读)

     愚昧比无知更可怕

     会议太多是因为领导有病

     非智莫扰:高智商单身群

     理性的反面并非感性

     上海人的优点

     该谈钱的时候,请别和我谈情怀

     怎样避免“中国式辩论”(第四版)

     快速学习、高效工作、尽情享受:不辜负这个时代

     有多少人生悲剧是因为“刹车失灵”?(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抄袭此文?)

     测测你是不是“愚人”

     识别下列“二维码”,可以进行逻辑测评。每月前5名有奖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张鹏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