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企的优秀领导人致敬(修改版)
2019/1/2 10:09:51 张鹏工作室

优秀的人遇到落后的体制,就如同飞蛾扑火。
------张鹏
我花了两周时间读完了魏斌先生的著作《价值之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本财务人员写的书,但它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所有根本要素。此书不仅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有详细的方法,更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实际案例。这是我最近几年来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价值之道》全篇讲的都是企业如何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创造价值。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市场与创造。也就是说,企业依靠的不是权力,不是垄断,也不是价值的占有、抢夺。
在我的印象中,国企多多少少都是非市场化的,并且,他们的价值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创造的,而是权力赋予的。所以,我以前对国企的领导人一直存在强烈的偏见:他们都是官员,他们不可能知道现代企业的管理。为此我还专门发表过一篇文章,即《中国权术是现代管理的反面教材》。
但本文所描述的案例正是一家大型国企集团公司的成功之路。作为一个长期在外企担任管理职务的人,我从管理专业的角度上都非常佩服这本书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它将是我以后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一直要学习的内容。
书中的案例非常精彩。让我刮目相看的是,居然有这样一批国企的高管,在自己的领导岗位上兢兢业业地思考、总结、探索管理之道,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来让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啊!
我引用一位央企领导人曾自嘲的话:我们都是三无人士---- 无存在感,无论企业管理得多优秀,都得不到民众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无兑现感,无论经营业绩有多出色,都与自己的收入不匹配,与同资本等级的民营企业家相比更是判若云泥。无安全感,随便任何人都可以“实名举报”,坐车、吃饭、旅行、收受礼物、与异性合影……凡此等等都可能被“一票击杀”。国企当家人的此种“三无情绪”非常普遍,且有弥漫之势。
这些优秀的国企(可能只是极少数)完全是在自由市场包括海外市场竞争中创造了价值。他们不是依靠垄断、权力和政府扶持,而是依靠和外企与民企一样的奋斗精神和公平竞争。有的国企在优秀企业家的带领下,为国家创造了上千亿的税收,如果在国外上市公司,取得同样成就的领导人,拿到的报酬肯定超过数亿美元了。可惜,在国企中,他们常常因为“违规伸手”获取比他们应得的收入少得多的钱而锒铛入狱。
国企是中国特色的产物。许多优秀的人进入其中,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来给国有资产增值,然后从这些增值的部分中得到一份报酬。但这条路是否真的能走通?是否有一个相对合理的保障机制?我深表怀疑。
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懂得现代管理的优秀国企领导只是凤毛麟角,因为机制使然。
所以,那些为数不多的、凭借勤劳与智慧为国有资产增值作出贡献的人,我应该向他们表示致敬,因为他们的成功真的异常艰难。他们需要更强的自律、他们有更少的自由度、他们要面对更多的压力,他们还要冒更大的风险。可惜,在成功之后,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可能已经失势,有的已经失去了自由。我不得不说,他们正是体制的牺牲品。
我们天天在喊国企改革,那么,最应该改革的是什么?其实就两个字:产权。但是,产权改革又可能碰触红线。
当产权不明晰时,优秀的人更容易“触雷”,因为他们比平庸者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大的抱负。
本公众号点击率最高的文章:
全世界用户籍限制迁徙的有哪三个国家?
重磅:联合国发布2018世界各国幸福指数排名!
全民反思:让子女陪你到老,还是让他们远走高飞
让女人掏钱最成功的骗局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纠结?
中国权术是现代管理的反面教材
机器人妻子(只供男性阅读)
愚昧比无知更可怕
会议太多是因为领导有病
非智莫扰:高智商单身群
理性的反面并非感性
上海人的优点
该谈钱的时候,请别和我谈情怀
怎样避免“中国式辩论”(第四版)
快速学习、高效工作、尽情享受:不辜负这个时代
有多少人生悲剧是因为“刹车失灵”?(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抄袭此文?)
测测你是不是“愚人”
识别下列“二维码”,可以进行逻辑测评。每月前5名有奖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张鹏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