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府观衙三位一体的黄河故宫嘉应观
2018/3/29 陈安看世界

     再一次来到河南,这次有机会去了一下黄河岸边的嘉应观。

     不去不知道,一去才知道河南竟然藏了这么多的和历史紧密相关的景致。而且没有一个看似在外界并无多大名气的景观都有无穷无尽的故事藏在其中。

     嘉应观就是一个连很多河南人都不知道的景点,但是真的去了,你就会发现,有趣的东西很多,难怪江泽民同志都说“珍贵呀”这样的带了很强感情色彩的话。

     这个“珍贵呀”的呀字也跟着刻在了外面的碑文上,我都从这一的语句中似乎能看到讲话者当时的神情。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嘉应观是平原上的景观,和山上的景观相比,错落感和层次感稍微弱一些,当然,有人说:故宫就是这样,而嘉应观模拟的就是故宫的样子。

     其实,嘉应观宣扬的就是“小故宫”这样的名头,刚好比较有趣的是,第一人观主就是一个叫做牛纽的人,据说是康熙皇帝的老弟,因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不太受待见,干脆就从北京跑了出来,在黄河岸边的这个地方安家落户,远离了权力的纷扰。

     甚至,传说里还有更邪乎的,说本来顺治帝要把皇位传个牛纽来着,后来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嘉应观的镇馆之宝是“铁胎铜面碑”。所谓铜面,就是说碑的外面是铜铸,而铁胎说的则是在半公分表面之里,全是生铁。

     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碑的两侧的下方都有两条裂缝,刚好可以看到里面的生铁。

     不寻常的现象后面一定有故事,这里的故事则与雍正有关,因为黄河在这里一度四次决口,很可怕,所以,治河就成了一国政府的巨大问题。

     谁不想治好黄河呢?况且,还有一句自古以来流传的激励的话——“圣人出,黄河清”,雍正爷当然也倾向于相信它。根据记载,在黄河今天的焦作这一段上,还真的一度清过好几天时间,使得雍正同志龙颜大悦。

     基于身份特殊,在嘉应观做第一任住持的雍正叔叔牛钮也曾经作为治河总管,协调各方治河官员,还真的解决过实际问题。

     因为治河的这些科研成果及其应用实践,雍正决定立碑以记,为了显得特殊些,准备用铜碑,技术人员浇注后大家都觉得不错,很满意,铜碑相比石碑肯定有无穷多的优点,尤其是其不易破坏性更是不得了。技术人员(在今天估计能评个工程院院士)想偷工减料,觉得铜还可以用作它用,何必浪费在这么一大块碑的里面呢,于是采用了铁胎铜面的方式。

     结果,某日的雷电天气就把碑的两侧给炸裂了,生铁赫然在目,雍正大怒,随后,杀人,结果,工程院院士没当成,命反而没了。

     当然,这是故事,不是现实。

     现实是什么呢?我个人推测,应该是那个时候就有了两种金属一起浇注的技术,考虑到没有必要把贵重金属全部一体化到一块碑中,就采用了里外不同的方式。

     其实,雍正刚好应该因为采用两种金属浇注成了一块完整的碑而授予当时的工匠以“工程院院士”的光荣称号。毕竟,这样的难度要比纯粹使用一种金属难多了。

     碑文是什么,对于临时来的游客是件很不重要的事情,无非是自我表扬治河的功绩,也许骈文写得漂亮,念起来抑扬顿挫,大家更为关注的是这些传奇之处,于是,导游就说得格外起劲,我们也听得格外高兴。

     这就是旅游吧,如果你不想陷入对于该地该景的冥想,那就是一篇建筑加上几个故事而已。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陈安看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