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十诫:做科研的十个启示
2018/6/22 10:24:03 陈安看世界
一,引言
杨先生提到了十个做科研的启示。
1)一方面直觉非常重要,可是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吸取新的观念修正自己的直觉;
2)和同学讨论是极好的真正学习的机会;
3)博士生为找题目沮丧是极普遍的现象;
4)最好在领域开始时进入一个新领域;
5)兴趣——》准备工作——》突破口
6)物理中的难题,往往不能求一举完全解决;
7)和别人讨论往往是十分有用的研究方法;
8)永远不要把“不验自明”定律视为是必然的;
9)把问题扩大往往会引导出好的新发展方向;
10)一个研究生最好不要进入粥少僧多的领域。
之后,杨振宁先生说,第五条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其实,如果我们再简洁点理解这10条启示,其中的第2条和第7条是可以合并的,学习和研究都需要“讨论”;而第4条和第10条则也有很相似的地方,可以集成为一条。这样,如摩西十诫一般,“杨振宁十诫”就可以变为“杨振宁八诫”。
我理解杨先生说到的科研,其实是科学之研究,与技术开发、设备研制,与科学在具体社会领域中的应用都无关,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二,关于博士生找题目的问题
而看到第三条,很多埋怨导师不给找题目的博士生可能会觉得诧异——难道连杨振宁本人都在寻找博士论文方向的时候沮丧过吗?导师呢?
我之前用过一个比喻来说明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与本科生时老师指给的是死兔子(教材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硕士研究生时导师架着学生的胳膊瞄准开枪打兔子不同的是,指导博士论文时导师只是告诉你我觉得那片森林应该有兔子。至于打兔子的事情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而那片森林里的兔子够不够分量,甚至里面会不会真的有兔子都可能要存疑的,这些可以不是导师的任务与职责。
我发现不同学科间,对于指导学生有着很不一样的态度,基础数学领域,导师有时候会觉得还不如没有学生,因为如果有现成的保证很快就做出来的题目,导师自己为什么不稍微勤快一点把它做出来呢?而很多实验学科,导师天马行空的一些设想,学生的实验一做可能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期间细节和反复让人烦不胜烦,此时,没有学生的导师就很麻烦。

三,关于僧少粥多与新领域
如果幸运地遇到一个刚刚被发现或开创的领域,一个成熟的研究者(教授)和刚入门的研究者(学生)应该庆幸,里面会有大量的可以开拓的问题和建构理论体系的机会,对于物理学而言,上个世纪前50年都是跌宕起伏的黄金时代,而21世纪,看来就是相当不成熟的生物学是还可以发现遍地黄金的领域了。
一个人在一个大科学门类里恰遇黄金时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就比如我所在的管理学而言,数十年的时间,管理学已成丛林,下脚几乎都能碰到别人的脚丫子或者他们踩过的地盘。而我所以毅然决然决定在2004年进入应急管理领域,也是因为中国这个领域还没有人踩过,即便有几个脚印,也是虚踩,有力地跟几步就可以抹去这些虚踩的痕迹。
在8年的时间里,我带领我的学生和合作者完成了4本书(专著而非编写)和上百篇论文的写作,而其中的大部分论文我先将其刊载在我们自己的电子期刊《应急管理汇刊》上,脚印落下再说其他。应该说,在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化的理论和方法方面,我们用了几百万字来踩实一串流畅的脚印,不太想给别人什么机会,嘿嘿。而由于中国的学者这些年来都是兼职学者——中国目前不做其他研究而只做应急管理研究的成熟学者其实还不到10人,这给了我们这样的可能与机会。
但是,杨振宁时代的美国和欧洲不一样,物理学天空群星遍布,而且大家都瞄着那些核心问题不懈地努力,根本无暇他顾,所以能在其中留下一个名号是件很难的事情,
而学术界往往是只认第一的,第二都几乎没有太大价值,或者说价值要远低于第一。
四,关于兴趣与科研
愁眉苦脸做科研是中国目前大多数学者的无奈选择,这个现象和时代催逼,以及个人心态与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当前的中国,不做科研而走其他路完全可以越走越宽,但是,由于习惯的力量,我们宁愿守着自己的几千元的工资过日子,也不愿意把自己扔到市场的暴风骤雨中去,于是,大量本无兴趣继续科研的学者无限累计,苦了自己也苦了科学。
杨振宁先生高中考大学时竟然是没有学过物理的,但是由于考试需要,他还必须得学一下,结果一下子杨先生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之所在,按照他老人家之前的说法,中国的归纳理念和西方的演绎理念结合,就促成了他之后的物理大发现。
就我这个不太了解物理的人理解,杨振宁先生在当今健在的物理学家中,应该是排名前30名的人物,也许还可以再往前数一些,比如,前15名。兴趣和天才导致的研究成果大爆发是必然,我不知道您能不能举出愁眉苦脸地把科研做到世界前沿的科学家的名字?我个人相信,一流的科学家一定是兴趣驱动的,包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等。
五,结语
“杨振宁十诫”是他老人家集90岁高龄和接近70年科研而得到的金科玉律,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杨老是中国人里罕有的既有科学头脑,又有政治头脑,兼有文学与爱情细胞的人,我佩服他,真心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陈安看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