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下)
2018/6/28 7:00:00 陈安看世界

     三,那城

     在巴塞罗那的时候,我问陈热闹:你觉得波尔图和巴塞罗那这两个城市一样吗?

     她断然回答到:不一样!

     再问:哪里不一样呢?

     6岁的娃娃就有点回答不上来了。我提示并引导:你看,西班牙的居民楼建筑和葡萄牙的哪里不同呢?

     慢慢地,就总结出来几条差异,其中包括西班牙建筑中的小阳台,葡萄牙是基本没有的。当然,差异还有天气、斑马线,以及人物的表情等等。

     先说西班牙各个城市都会有的小阳台。

     一个城市难得能有几乎整齐划一的标志,但是,西班牙的小阳台怕是能够体现出一些特色的,就如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把洗澡的浴室都安排成朝着大街的做法,就大大地加大了巴黎的暧昧味道,而当我们看到去年拍的那部小成本电影《蒙特卡洛》一般,几个美国女孩去巴黎,住到了一家宾馆,打开窗户一看,对面竟然是一个肥胖的男人在浴缸里,对巴黎的印象大打折扣,或者竟至是负面的了。

     而西班牙的小阳台则是可以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标志,而如果你看过《庇隆夫人》,应该对这样一个细节有印象:庇隆夫人从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小阳台里露出身来,对着下面狂呼的支持者表示感谢并发表即席讲演。阿根廷的城市里也充斥了这类小阳台,而这些都是从西班牙舶来的。

    

     其实,小阳台的用途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了,每当国家有什么重大庆祝活动的时候,比如中国人熟悉的“跨马游街”,大家就会纷纷从自家小阳台里露出头来,欢呼并目睹被拥戴者的带来和离开。而如果对居住于某屋的某人有景仰爱戴之情绪要表达,则聚集于房子的周围,此时的被拥戴者就可以从小阳台里出来,对着下面欢呼的人群表达自己的谢意。

     由于西班牙人的热情是一贯的,这类活动在以前举行的非常之多,每条街每户人家就都需要这样的阳台来表达自己的奔放情怀。这也许是地中海式气候给居住于当地的人带来的地中海式的热情,意大利人难道不也是因为热情奔放和艺术创造能力而著称吗?同在地中海的希腊人也不差呀。

     而恰恰葡萄牙是整个国家冲了大西洋的,这类感情表达就不会显得如此炽烈和迸发。

     如果一定要以某种颜色来代表国家,对于西班牙当然是红色,而葡萄牙则是蓝色,如果你再看两家的国旗颜色,也许能认可我的这个看法呢。

     而当我们到达安道尔时,发现那里到处充满了小阳台,我们居住的二星级小宾馆也是有小阳台的,我特意让陈热闹照了多张相,以铭记这一切。从小阳台就可以知道西班牙和法国对这个小国的影响是如此的深厚(西班牙的影响应该更大,大约占7成),也难怪安道尔的国家元首定义为来自这两个国家的人,无非法国总统和西班牙某教区领袖而已,都算得某种意义上的老大。

     我们看到过很多讨论地域与民族性的文章,包括梁启超先生都会认为炎热的气候会有助于产生佛教这样的慵懒的宗教形式,所以,印度就成了佛教的发源地。这个看法只能说有一点道理,印度其实也产生了印度教、锡克教等多个宗教形式呢,其教义与佛教还是颇有差异的。也有分析认为藏传佛教所以在藏族地区流行,也因其高寒的缘故。如此比较,福建的佛教和河南的佛教也不同,都是地域差异造成的结果。

     城市亦然。西班牙的城市里即便是偏向内陆的首都马德里,也是满城充斥了小阳台的,想象瓦伦西亚、乃至马洛卡岛,也都应该如此吧。而葡萄牙即便是南部的法鲁,也一样有这大西洋的冷峻和严肃。中国的各个城市也有不同,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有一本《读城记》,就是在刻画不同城市的这类差异,我虽然没有看过,但是一看名字就大致知道他想说什么了,想到这里,我还特别和科学网的博主杨晓虹讨论过。刚巧她也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聪明的她也是立刻知道我想说什么以及这本书想说什么。

     也许正是气候的影响以及地域的荫及,巴塞罗那才会有高迪以及和高迪同时代的几位著名艺术家,而波尔图也有若干地方模仿了古埃尔公园的设计思想,至少我在波尔图北部和加亚新城都见过模仿高迪的房子,但是总是会和周边的环境有不协调的地方——充分诠释了某些艺术形式的不可移植性。而其他城市连复制都不敢或者不愿意复制高迪的天才思想,也可见其适用性有极大的局限,我们就难以想象一个离开巴塞罗那的高迪会是什么样子了。

     四,那人

     在里斯本,我们在著名的贝伦塔附近丢过100多欧元的现金和信用卡(钱包整体丢失);在波尔图的地铁里,我被引开去看线路图,然后身后的包就被拉开了,幸而无意间及时放下包才没有造成损失;而在罗马的斗兽场,我的包再度被拉开,前面诱因我的人是个号称要我为他照相的家伙,一张不行又照了一张,估计是同伙行动不够迅速,好在里面除了水和地图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而在巴塞罗那,我们的包被整体拎走,前面有两个人和我搭讪,后面的小偷骤然下手,然后三个人快速骑自行车走开,此时是夜里10点半左右,好在也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我就没有追上去。

     四个城市都遇到了小偷,我只好推想:南欧的人都是懒人,或者,大多数人是懒人,才愿意从事小偷这种懒人的职业。

     梁启超先生推断,因为天气炎热,所以会产生佛教,这么说也有梁老先生自己的道理,他在自己专著中类似的推断还很多,俺们去年读他书时还列举过不少。在俺看来,总体而言,北方人对佛教的兴趣确实不大,一轮一轮的拜佛灭佛,就是明证,而南方人的信仰则相对持久些。作为北方典型国家的韩国日本,其佛教就是从南方的中国传过去的,中国的佛教则从更南方的印度取来的,印度以前再无国家。不过,在今天的日本,作为第一宗教的佛教地盘确实在逐渐减少,缓慢地让位给基督教。我看的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老太太三姐妹中的二姐和三妹之间经常就宗教问题产生温柔的争执。

     但是,天气也算得炎热,而也确实懒惰的南欧人却没有产生或引进佛教,只是天主教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可见,炎热不一定就会产生佛教。而另外一面,在非洲的赤道左近,佛教也依然是没有什么地盘的。

    

     西班牙历史上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们有过几百年的斗争,有些时候还是殊死斗争,最后基督教徒们获得了胜利,而穆斯林们正在蛰伏待起,西班牙境内的一些恐怖活动就是一个证明。

     追溯历史,在十字军们收复被穆斯林们占领领土的战争中,还出现过名将“席德”这个响亮的名字,据说他和穆斯林们的作战中非常勇敢,搞得对手都会他惧怕并尊敬起来,将意为君王的“席德”作为绰号给了他。而他也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在最后一站事,频死的他让部下将他的身体捆绑在战马上,和旗帜依然勇敢冲锋,直到敌方溃退才完全地死去。

     所谓“马革裹尸”,此之谓也。而他最后所擎有的旗帜,被称为“席德之旗”,作为西班牙的国宝存在博物馆里。

     有如此响彻云霄的革命历史故事,再联想到我刚才说到的西班牙人懒惰的民族风俗,感觉真是“两拧”啊。

     佛教的以静为主,笃信清修,这可以作为懒惰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西班牙的懒惰则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下午的西班牙人多数要休息,三点钟或再稍迟些才开始上班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你再看地中海边,总是可以见到享受阳光的西班牙人,将肉体置身于炙烤之中,这样的懒惰别具风味。而邻居的法国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君不见当塞纳河边铺上沙子后,法国人还真把这河边当成海边的宏伟的场面吗?

     去年来巴塞罗那,遇到一位来自青岛的中国中年妇女,陪儿子来读书,她的谋生之道就是在夏季的沙滩上为西班牙人做按摩,一个夏季下来竟然也能挣够一年所需。

     而葡萄牙在大西洋海风吹拂下的阳光远远不如地中海的阳光炽烈,所以,葡萄牙人的懒惰方式和西班牙相比还是有些创新。他们会把更多时间用在小酒馆里,或者享受烤鱼滋啦啦出油的过程之中,在葡萄牙的超市,木炭是商品中必有之物。

     我似乎没有发现安道尔人懒惰之具体表现。说到安道尔的历史,据说它是在9世纪查理曼帝国时期成立的,为了抵挡摩尔人的进攻而专意构建的一个小小的46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而查理曼帝国终至烟消云散,安道尔却保留了下来,让人不禁唏嘘——在历史上什么才会永恒?硬作用力可能不如软作用力。

     就在这样的历史催逼下,在比利牛斯山脉孤独的山谷里,安道尔人平静地度过了1000多年的时光,然后,女人的平均寿命接近86岁,男人也差不多要83岁。试想,不懒惰的国家如何能够达到如此寿命水平?

     而葡萄牙人没有参加一战也没有被卷入二战,但是,面临莫测的海洋,还是会更加用心些,于是,他们的平均寿命比安道尔要小不少。

     我在意大利罗马、葡萄牙的里斯本和波尔图,以及巴塞罗那都遇到了小偷,想:这个南欧所以出小偷也是说明其懒惰的一个证据,可是,有人说,真正的西班牙人连偷都懒得偷,因为不需要,那些活跃着的小偷全是刚来这里不久的外国人。

     呜呼!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陈安看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