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改变一生命运的开始?抑或只做转场的枢纽?
2018/7/11 7:00:00 陈安看世界
文双春教授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老人家观察到的现象是:同学们考研的时候特别用心,上了研究生立刻就失了兴趣。
似乎就是对相当大一部分研究生同学的一个入神写照啊。
俺还记得自己工作了半年之后就选择考研的那种状态,其实是发现自己更适合在科研机构待着,才决定离开工作而重返学校。
而刚返回学校就更加清晰地发现自己太应该做科研了,于是,研究生之后,博士也是一定要读下去的,就慢慢到了今天。

不过,现在的孩子们考研(包括考博)好像并非是在考虑自己是否更适合做科研,而更多的在考虑通过这个转换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也是从研究生(博士)学位拿到再重新回到非科研岗位的就业市场,不过身价和选择的层次都在提高。
背后的原因,大概还是中国人才(人员)流动的不够充分。
我有个教授朋友,想离开原来就职的大学来北京发展,结果,操作方式选择了做博士后这个渠道,后来问为什么自己都带过N个博士后,却又选择也做博士后,回答是北京太难进了,而且如果你想在国内不同城市间换单位,就只手续就会繁琐死,而博士后似乎通道还通畅点。有些非应届毕业的报考研究生们有些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通过考试而转换地点或单位,反倒稍微可为点,至少那命运不只是操纵在办手续的人员那里,而更多可以在自己手里。
所以,祝福大家,在目前这样的环境里,也只能如此选择。也许,知道了这样的背景,导师们也就理解大家为什么考的时候如此卖力气,多少成本扔进去都无所谓,而真上起来却毫无兴趣,只想混日子的状态了。
当然,从这些研究生的角度说,如果你真用考研的劲头去做科研,难道不是可以做很好,并更有效地改变命运吗?莫非当前的环境使人不会产生这个念头。抑或,当得到一个利益时,人们不是做好这个角色所规定的动作,眼睛里只是盯着下一个利益罢了,这也是GDP多少美元之下时人们的必然选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陈安看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