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古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2021/11/15 17:00:32 碎历史

纵观人类历史,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如同引吭高歌的雄鸡,成为东方世界巍峨屹立的壮丽景观。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民族遇到过三次灭亡危机,险境丛生,每次都与和外族大量侵入有关,为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战国末期,匈奴起源于河套平原,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马背民族特有的剿悍灵动,不断从广裹的沙漠戈壁向南推进,占据了水草丰茂的阴山与敕勒川并以此为根据,向中原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频繁地攻击掠夺与骚扰。西部则沿着河西走廊东进,占据今日甘南草原与临洮河谷地带。

在汉朝,匈奴是雄踞北方边疆的游牧民族。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华民族进入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战争。汉武帝时期匈奴成势,卫青、霍去病的大军穿越高山草原,深入沙漠戈壁,对匈奴展开了剿匪式的追击战。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曾发壮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历经十余年大战,汉军北出到燕然山、狼居青山(今乌兰巴托)、贝加尔湖(苏武牧羊守节之地),西边进击到葱岭、 塔里木河、阿拉木图一带,堪称万里征战之壮举。至此,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随着汉武帝发动三次反击匈奴战争,匈奴逐渐败退并不断南迁。对于归附汉朝的匈奴人,汉王朝采取设立属国制度、度辽营、使匈奴中郎将等方式来安置和治理。这些措施成为了汉朝最终战胜匈奴的重要原因,也使得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危机。
西晋末年到魏晋南北朝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又一次面临亡国危机,史称“五胡乱华”。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这些少数民族不断迁入中原,有几个原因:第一,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有关,汉王朝需要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的状况,因此实施了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政策。

第二,与气候等自然因素有关。由于“小冰期”的出现,西晋时期天灾不断,气候寒冷。自武帝太康二年至惠帝太熙元年(公元282-292年)10年间,几无岁不旱,关中大饥,游牧民族的原住地环境不再适合畜牧生活,胡人大量南下觅生计。“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进流移,不可胜数”。之后又有蝗灾瘟疫,死者无数,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所以产生了有大规模的灾民流徙;在氐人李特、李雄的煽动下,起事作乱,令司马氏政权几乎瓦解。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了宋朝的都城汴京(今开封)。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宋徽宗、宋钦宗和他们的宗室等往北方返回,北宋亡国。史称“靖康之变”。此后,大量北方居民开始迁至南方各地。

金兵入侵时,全国人民纷纷往南方逃难,《宋史·钦宗本纪》如此记载,河东“ 威胜、隆德、汾、晋、泽、绛民皆波河南奔,州县皆空”。随着金兵的深入,广大百姓、衣冠世族、文人墨客更是“奔波于道者相继”,徐梦华的《三朝北盟会编》中写道,“士民扶老携幼,适汝、颍、襄、邓避难者莫知其数。”

统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汉族大量向南方迁移。之后蒙元又占领中原,中原地区破坏很严重。南方的江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统治中心区域取代中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大量北方人的南迁,给南宋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流民的增多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南宋时期频繁的农民暴动与此有着巨大关系。
从中国历代的社会变动和人口大迁徙来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南下的原因与气候恶化有关,这与当今时代的难民遇到自然灾害造成生存危机很相似。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迁徙也造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动,同时流民的增多造成了社会不稳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欢 迎 分 享 到 您 的 朋 友 圈?
喜欢请随手点亮“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精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碎历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