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咒就是本尊,觉醒的境界就是本尊
2023/4/4 23:52:28 密法之光

    

    

     本尊 “本尊”是一个金刚乘的专有名词。从较普遍的佛法上讲,唯一被提及的名词是“佛”。如果你去上座部(南传佛教)的国家,本尊几乎是次于佛陀的。事实上,很多地方也许连“本尊”这个概念都没有。比如,尽管在密乘中,文殊、观音或度母等本尊被珍视为与佛同等,但如果你去到上座部(南传佛教)的国家,首先,他们可能连诸如观音菩萨的形象都没有。即便是有,这些本尊一般上也被称作佛陀的“俗家弟子”。他们不是真正的“本尊”,他们是“弟子”,就象阿难或者须菩提一样。事实上,他们还是等级较低的弟子,因为他们不是出家众。 同时,“本尊”也常常被指为是天人、神仙。不幸的是,即便我们谈到密续的“本尊”时,我们的心还是马上把它与某种天神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提起“本尊”这个词,我们想到的是光圈、有超凡能力且样貌好看的本尊、发光、不同的颜色、飞来飞去等等。其实,密续的“本尊”不外是指一种觉醒的状态。所以,它不必是个天神类的生命。它真的不是。密续的“本尊”不是指一个神圣、天神类的生命。它是一种觉醒的境界。 意本尊 密续的本尊通常有三种形式:身、语、意。在这三者之中,我们可以说“意本尊”是最重要的。简要来说,这个没有造作的“当下”的心,这个由上师给你引介的,这个你在维续保持着的——那就是究竟的本尊。保持它,或培养它,就是我们所说的“亲近本尊”、“向本尊祈请”、“皈依本尊”。但是这却很难做到,因为这太容易,也因为我们造作、伪造的习性太强了。 语本尊 接下来我们有咒语作为“语本尊”。“嗡嘛呢呗美吽” 或者任何你在念诵的咒语也都是本尊。咒就是本尊,本尊即是咒——你明暸这点是很重要的。如我前面所讲的,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要接受这点可能是困难的,因为对我们来说,一旦提到“本尊”这个词,我们认为它指的是个有手有嘴、可以作为我们供花对象、看起徕象是人类的某人。所以,要接受咒就是本尊需要些时间。为什么金刚乘的修行人被要求念很多咒语呢?因为累积咒数可以使你趋近本尊。而趋近本尊意味着接近觉醒的境界。这是究竟的目标,你们必须牢记。 身本尊 最后,身本尊。我想你们对这应该相当熟悉了。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橙色、蓝色、红色;标志如金刚、莲花、月轮、光圈——这些全都是身本尊。同样的,我们能做得最好的就是试图观想本尊不断地来回发光。如果做不到,那你可以塑一个佛像,画幅唐卡或者请一幅图像;供在佛坛上,注视它、做供养,并恭敬顶礼。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趋近本尊,但是这一切全都是困难的。能够清晰地观想是困难的。也许有时,我们能有清明的一瞥,可是却难以维持和稳固这个观想。另外,即使我们能够有良好、稳定和清晰的观想,也许我们还可以完全专注地持咒,但从根本上,所有这些方法万万不能脱离对空性的理解,而这又是很困难的。在咒和本尊的修行中,我们几乎总是难免把它们想成是有形的、真实存在的,而且总是被客观和主观的二元对立染污。我想要引出的重点是为什么皈依是重要的。 …… 密续的本尊并不是个实存、外存的生命。我不知道你想要怎么祈求,但是想得到本尊的加持,并且要亲近本尊——就是我昨天讲的身、语、意本尊——这种境界是相当复杂的。当然,我并不是在劝阻你去修本尊。我想说的是,对初学者而言,其实不仅是初学者,即使是对最资深的修行人来说,皈依大概是最可靠的修法了。 修皈依:接受和忆念 修皈依有两个关键。第一是接受;第二是在接受之后,要忆念。象我常说的,实际上“我皈依”这句话有时有点儿具误导性,尽管它仍是最好的表达。“我皈依”应当被理解成“我接受,我承认”。“我皈依法”是指我接受这个真理,我承认这个事实。什么是真理?佛陀说:“所有和合事物皆无常”,就是说泡沫会破灭。当一个经济学家接受这个事实——无论一个泡沫漂浮多久,它总会破灭的——这个人就已经从泡沫会永存的幻象中受到了保护。我接受我会死亡。我接受我的死亡会随时到来,而不是“过一阵子才来”。 我给你们讲皈依的重要性是源自一段经历。我的一位来自香港的老朋友最近离世了。她叫作“明”。她很年轻,多年来饱受病痛的折磨。明和我一直在试着找解决的办法——记得吗,解决方案?各种办法。藏药、中医、印度药物、会供、修法……但最后,我和她长谈了一次,让她接受吧。放弃挣扎求存,她必须面对死亡。我们谈到皈依。同时,因为她的性格非常坚强和对佛法极为虔诚,她很轻易地接受了,而且她真的做到了。她将重点放在皈依的修行上。我不得不说,尽管我应当是在教导明,但看着她如何逝去,我必须坦承,我内心里秘密地希望自己离世时可以象明一样。如果我可以象她一样地离去——充满信心、对不确定性没有丝毫的恐惧,我想我就可以算是有所成就了。有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最简单的。难怪在所有佛教的修行中,第一件事就是皈依。这就是为什么我昨天说,我修行了这么多年,到最近才意识到,其实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特别是初学者,同时也适用于资深的修行人——修皈依是精髓。 皈依佛、法、僧 接受真理或事实,就是“皈依法”;亲近那些接受相似的真理之人,就是“皈依僧”;仰止那些不仅仅证悟了真理,还教导你真理的人,就是“皈依佛”。这就是为什么,至少这次,我们应该修皈依。 我促请你们去修皈依,不只是这次修,而是时时刻刻都要修。 究竟的皈依:禅修空性 在最高的境界,当你禅修空性时,那当然是究竟的皈依,因为你在接受、你在保持、你在安住于绝对的真理上。没有比这更高的皈依修法了。正因如此,你一定记得在《心经》的结尾部分,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咒是无上的药物,能驱除一切障碍,等等。但是这么高境界的皈依修法,也就是禅修空性或安住于空性,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当然是特别困难的。“没有皈依的对象”、“没有皈依的行为”、“没有皈依者”——象是这样的概念,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对初学者。要理解究竟的皈依,需要一点点听闻和思维,以及很多的禅修。 相对的皈依:臣服于皈依的对象 在更粗显的层面上,皈依是最实用和最容易的修行。当我们人类的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的习惯是臣服于一个解决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修皈依的方法也契合了我们臣服于一个全知、全能、强大的皈依对象的习性。能记住我之前谈到的本尊的繁复细节,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困难的。不过,祈祷和臣服于某人,向他祈求帮助和保护却是我们的习惯。乍看之下,当我们修皈依的时候,我们就有那种臣服的感觉。所以,在所有的修法中,这大概就是最容易、最实用,也最契合我们思维习惯的修法。 忆念三宝 传统上,有一种方法是一遍一遍地反复念诵皈依文。我相信你们都很熟悉诸如念十万遍皈依文兼做大礼拜等等这些修法。但是,就象我前面讲过的,皈依有两个关键的层面。一是接受、二是忆念。在相对层面上,修皈依的精髓在于忆念三宝。在这里,我再次提醒你,记住空性之见地当然是究竟的皈依修法。但相对层面的修持,就是忆念三宝。其实经文里有提到。我想它应该也已经被译为中文了—— 一部关于忆念三宝的简短经文。 (1) 忆念佛 我在这里强调这点是因为,不幸的,念诵皈依文变得有点让人生厌了。它成了一种类似文化的东西,因此人们只是喃喃念诵,完成数量而已。其实我建议我的一些朋友们还有我的受害者,与其只是去念诵十万遍皈依文,不如去试试一些会使修行更具意义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确实地在很多经文中有所指示。例如,忆念佛的名字,比如释迦牟尼佛;或者是他的形象,比如金色;或他的慈爱;或他显现的某个片段,比如摺起他的袈裟、赤足步行、托钵乞食。当你能够记起这些时,你计一下数。你可能是在做某件事情的当儿,在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地点和时间想到这些,比如在肉铺或者屠宰场。就算这个念头非常、非常的短暂,你应当算做一次。如果你持续半个小时想着佛陀而没有任何间断,你也应当算做一次。因此,每一个想起佛陀的其他念头都成为你的念珠。最好买个电子计数器。你甚至不必这么想:“噢,佛陀,我皈依您”,才能算做一次。只要一点零碎的念头想象佛在摺起他的袈裟,就足以被算作一次了。 还有其他的方法。实际上,这些在佛经里全都有解释,只是这些东西被我们遗忘了。令你自己能够听到佛的名号——这也可算一次。通过你或别人,让其他的人听到佛法僧的名字、功德或作用。 (2) 忆念法 关于法——忆起空性、无常、四圣谛、缘起,其中的任何一个。然后,当然禅修是最好的,哪怕只是禅修片刻。禅修、思维空性、谈论空性、听到关于空性、无常……任何这些……禅修是其中最好的。我觉得有这类的象征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出现塑像和书籍这类东西的理念。塑像、书籍、佛书……要点是,去具有这些东西。 当我试图从斯里兰卡请《三藏》时,我的一些西藏朋友就对我说:“你为什么需要这个?这个没用的,你又看不懂”。是的,具有佛典。 而且,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大概也就越好。今时今日,你可以直接买到任何的佛书,象是《金刚经》,你直接就能买到。好多时候,你甚至可以得到免费的赠本。不过,如果你可以亲自手抄,就更好了,因为这些都是忆念三宝的方式。类似的,为自己或他人绘制佛陀的形像;还有,象佛经里提到的,随身佩戴。佩戴的方式是确保我们的身体能触碰到它们。例如,《金刚经》,你可以戴着它或触碰它。 (3) 忆念僧 关于僧——尊重任何与僧伽有关的东西。在僧众中,也许在家的僧伽比较难认,但出家僧众可以通过标记分辨出来,比如红或黄色的僧袍。在《本生鬘论》中有个非常美丽的故事:当佛陀是只狮子的时候,一位猎人伪装成出家人而杀了它。因为那个猎人知道这只狮子尊重僧人,所以他就穿上黄色僧袍伪装成出家人。狮子以为有位僧人走过来靠近它,结果就被杀了。因此,这只狮子积累了很多功德。这只是无数皈依修法中的一些,供我们这些普通人和初学者修习。 活在当下 我再三对你们谈到,在所有这些皈依修法中,活在当下大概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修法了。活在当下是止观的精髓。有人要求我为此做点简短的介绍,所以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当我们说不住于过去、不住于未来,而住于当下的那一刻……我们一旦这么说,就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哦,这是大圆满法!他怎么可以这样公开地讲?”另一种是:“哦,他正在教大圆满!让我们仔细听。” 你可以查查佛陀的经论,从头到尾从尾到头查看十次,你根本找不到佛说过一句你必须住于过去。类似的,佛也从没说过你必须住于未来。没有。只有那些从沙漠来的、嗅过骆驼的人们才这么说。 所有佛的教法都是在说活在当下。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当我们提到“活在当下”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就禁不住去想那应该是些特别的“当下”,是个很奇异、很神圣的东西。因此我们是这么做的——我们试着禅修,然后你想到面条、电影。然后你想:“啊,这个不是的!我那特别的当下在哪儿?”你在找寻,却不知道当面条出现在你脑海时,你只要觉察它,而你需要做的就只是这个。 下一个挑战。你在打坐,面条出现了,你觉察到面条。但是几个月后,面条还是持续出现。 成就心咒的关键 关于心咒,下面分五层讲,即:心咒与佛尊的关系,成就心咒的关键,心咒的利益,咒力与四力的关系,念诵的要求。 1、心咒与佛尊的关系。 在世俗之中,上师金刚萨埵的真身与心咒,这两者在我们面前都同样是智慧的幻变,要明白这两者没有差别,圣尊就是心咒,心咒就是圣尊,所以要把心咒受持为圣尊。再细致一点讲,如来的智慧在所化前可以示现一切种种相,如果以如来身能调伏,就示现如来身,如果以平凡身能调伏,就示现平凡相,两者都是同一如来的智慧游舞,实际没有差别,不能认为一者殊胜另一者下劣。此处,上师金刚萨埵在平凡众生前示现为密咒文字相。所以要了知金刚萨埵心咒是金刚萨埵智慧的幻变,不应把心咒看成凡夫心前的普通文字显现。 2、成就心咒的关键。 成就心咒的关键是信心。以何种信心呢?以两种信心可以成就心咒:一是具有了知金刚萨埵圣尊与金刚萨埵心咒无二的信心,这是对于甚深法义远离疑惑的殊胜信心;二是虽然没有智慧这样了知甚深义,但相信佛在圣教里所说的法义都真实不虚,这样相信不起怀疑,并且一心念诵,依靠这种信心也能成就。所以愚笨者以坚信佛语念诵心咒也会成就。最不能成就密咒的是哪种人呢?就是自己对甚深密咒的妙义没有如理通达的智慧,又以自己的寻思分别怀疑密咒的能力,心里想:“只念六字会有那么大能力吗?佛说的是不是不了义?这样念就能忏除根本罪吗?”这样怀疑就会毁坏信心而不得悉地。所以我们念金刚萨埵心咒,要明白这不是普通世俗语言,这是圣尊的心咒,它是无念的如意宝。金刚萨埵心咒的加持入于自相续,就象月亮现于水中,如果无水就不会有月影,同样,如果自己相续没有信心等因缘,就得不到心咒的悉地。但是以金刚萨埵佛尊不可思议的神变力,仅闻六字心咒的声音,也不会没有利益。所以,在名言现相中,如果依靠金刚萨埵心咒,自己方面具有信解,那加持绝对可以如量获得,以因缘具足故,就象种子与水等因缘一旦集聚不可能不发芽一样。 3、心咒的利益。 以金刚萨埵心咒决定能够成办暂时与究竟的利益,因为六字心咒是金刚萨埵本体的缘故。如果对上师金刚萨埵的不可思议神变力没有任何怀疑,那对心咒的威力也不应有任何怀疑,因为二者本是一体。而且,在凡夫地可以招引佛力作为助缘而成办种种事业的,就是佛的心咒。这是诸佛以大慈大悲赐给我们的殊胜方便。在一切共同世间的行境之中,再不会有如密咒般所赐予的悉地,梵天、自在天、如意树、摩尼宝等的能力无法和密咒相提并论。在佛法里面,甚深见修等的意义只是少数相续清净者的境界,并非常人的共同行境,但是密咒却是一个平凡人也可以念诵的。今天我们见不到金刚萨埵佛尊的法身、报身或化身,有些甚至连圣尊的身相也观不清楚,但也不要失望,你可以念心咒,这个心咒就是金刚萨埵,你心中念一句,金刚萨埵佛尊就安住在你的心间,当时就能领佛尊的加持,当时就在净化你的相续。所以,具有信心的有缘者对心咒一定会爱若至宝,它胜过一切世间的如意宝。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一切三世诸佛的本性——上师金刚萨埵六字心咒,谁能听到这句咒语,也是往昔曾供无量诸佛、作过无量佛事的果报,并且将来往生金刚萨埵刹土,获得诸佛加持,趣入大乘妙道,具足神通,现前胜观智慧之眼,决定成为佛的究竟意子。” 4、咒力与四力的关系。 此仪轨要求念诵金刚萨埵时要具足四力,四力越圆满、越完善,成就六字心咒也越快,咒力也越大。也就是你对金刚萨埵的皈依心有多大,心咒的加持就有多大、忏罪的效果就相应有多明显;你救度天下众生的菩提心有多深,心咒的加持就有多深;你发露忏悔的心有多强,心咒的加持就有多强;你决定不造恶的决心有多强,心咒的加持也就有多强。但也要知道,仅以信心念咒也能成办种种事业,但最好是以具足四力念咒,所以仪轨小字说:“具足四对治力后随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若念四十万遍,破根本誓言罪亦能清净。” 5、念诵心咒的要求。 念诵以出声为主,上师如意宝教诫:对初学者来说,出声念最易和本尊相应。出声念诵时应断以下六过:①声音太大,②声音太小,③太快,④太慢,⑤少念文字和音母,⑥多念文字和音母。在相续上应断昏沉和掉举。 念诵时,身心要专注在所缘上,不要散乱,不能念诵时说闲话,这点非常重要。续部上说:“若无等持,则如海底磐石般,即使念几劫也无结果。”所以,念诵时一定要专一,六根都要收摄,心里明观圣尊身相,一句咒语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在持咒时,心不乱想,口不绮语,身体端正,眼睛微闭,耳听咒音,这样摄住六根就容易入三摩地,念咒才有巨大功德。续部上说:“清净与不清净相差千倍,有等持与无等持相差十万倍。”什么是不清净念诵呢?就是边念边说闲话,夹杂绮语而念,这样念咒,就是不清净念诵。《普贤上师言教》中说一比喻,譬如在黄金、白银中掺杂黄铜或普通铜,虽然只掺杂一点,结果只能叫非金和假银,再也起不到纯金纯银的作用。以此说明不清净念诵的过失。莲花生大士也说:“掺杂绮语念一年,不如禁语念一月。” 以上对心咒作了具体分析,大家念诵时一定要保证质量。佛法的成就不在外相,主要在你的心能否与法相应。希望大家念一句有一句的收获,念十句有十句的收获,念四十万有清净无量业障的收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密法之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