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老北京,说他亲身经历的非首都功能疏解
2019/11/5 20:42:00 FUN事很有趣

    

     我们这行,至少走了100万人。 在北京,从酒店到机场,手机软件叫了辆网约车。司机师傅姓曾,满口京腔京韵。都说北京人爱聊天,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小时多的行程,听他神聊一路,绝不枯燥。 我权且唤他:老曾。 100万人,数据源自老曾。 开车的师傅,为什么有发言权? 原来,老曾开网约车才三个多月,之前十多年都在北京做服装。他自称,对这行熟透了。 北京究竟疏解了多少人口,似乎未见官方的权威数字。我有听过北京朋友称,起码三四百万打底儿。

    

     人口只减不增,加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北京这轮行情都把房价给生生拉下来了。

     不过,居住的需要,感觉仍未大面积减少,至少房租还是比较坚挺,租客大多反映还有上升,抑或与整治群租现象有关。原本是合租群宿,这下只能改单间,城市管治推进了“消费升级”。本人在东五环外曾投资一小套商住LOFT,两年来几乎社区全租满,租金水涨船高。 本月1日,更是外地车入京实行新政,外地车来京更困难了,而北京的师傅们同样感受,路也未必更好走,首都还是首堵北京是汪洋大海,这些许的改变,就是少了大海里的几朵浪花吧。 老曾今年55岁,北京生,北京长,地道北京人。 他是由一位东北朋友,介绍入行服装业。 这行永远不落伍,永远有需求。 早早告别衣不蔽身的岁月,衣装不再是求穿暖,而是求穿美,穿靓,穿潮,穿酷。朝阳行业,美丽一生。 东北大哥,在北京开了10多家自有品牌服装店,定位中端女装,有完整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渠道。老曾遂从开加工厂开始,按东北朋友店里的风格,做相应的服装设计与生产,贴上人家的牌子。 起初三年,老曾说过得很苦,没有自己的品牌,全部无偿供货代销。生产能力提升后,东北大哥店放不进去了,就主动开拓其他服装店的资源,将货放进去代卖,卖掉了才结算,卖不掉如数收回。店铺开拓了不少,但货压得现金流喘不过气来,严重的时候,东挪西借,渡过难关。 老曾感谢北京,像马云一样感谢女人。他说自己做的是女人生意,北京市场足够大,只要产品有一定品质与品味,不愁无人买单。 老曾的作坊从十几人发展到约200人,后来在北京的黑庄户乡固定下来生产车间。他开始打自有的品牌,不但有实体店,还进军网店,形成线上线下的双向流通。 老曾生意做大的另一佐证,是自己的太太,把她的工作都放弃了,全职改行帮他做服装。太太是做房地产销售的,先前北京的房子很好卖,佣金拿得高高的,天天穿着开发商发的品牌制服,坐在冬暖夏凉的售楼部里,就把大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卖了,钱也就赚了。而如今,老曾独闯出一片天空,收编了老婆。 自此,夫唱妇随,老曾管生产,主管线下;太太管设计与销售,主攻线上。老曾向我揭服装业毛利情况,一般北京大众型商场,他的一件女装要卖1000元到2000元,成本六百元左右。网上卖服装,性价比重要,一般卖价七八百元,成本两三百元最多。 大北京,竞争激烈。老曾说,线下,好的商场,当然不是指新光天地、燕莎、赛特这类洋大牌云集的地方,也是不容易打进去的。一般,公开谈的进场费差不多30到50万。而楼面经理必须打点,都想争夺位置最好的铺位,光有钱还不行,要凭关系做事。 老曾赚的都是女人钱,但赚不到爱奢侈品大牌女人的钱。他对此颇有微辞,称与不少女性朋友交流过,说“女为悦己者容”,按理说女人打扮漂亮是给男人看的,但她们使用的名牌服饰、名牌包包,咱们男人都不关注。搞半天,这些是给其他女人显摆的,是给自己看着舒坦的。 那我们男人看女人什么? 老曾,还是先看脸,再看身材,看胸,看屁股,看腿。 唉,天下臭男人,都一个德性。同好,同好。

    

     本以为服装生意能干到退休了,结果遇到了这件大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老曾没觉得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建材家居市场之类,一下就对号入座了。大不了,服装批发市场,进进出出大车也多,呆不下去了吧。 没想到,政府工作组很快找到他。 这工厂,要停了。 他的工厂在北京黑庄户乡,却不是黑户,都是有手续的。黑庄户靠近通州,却隶属朝阳区,黑庄户乡是其法定名称,体现了旧社会走来的一路风尘。 他有些不理解,我贡献了就业,纳了税,也没有噪音与污染,为啥是非首都功能? 而从始至终,他说从没看到说服装厂一类是非首都功能的认定文件。 他想把服装业,往首都四大功能,国家政治中心、国际外交中心、文化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想借文化中心靠靠,结果自己先笑了,说人家不认,完全靠不上。 他理解那些干部,上面说了大原则,下面生怕执行不到位,非首都功能的,疑似非首都功能的,不是一刀切,也得切一刀了,没地儿跑。 红都服饰,最早地址在二环东交民巷,一直为党与国家领导人做服装,说也要搬迁没商量。老曾听了,那咱们没啥好说的了,撤吧。 政府给了出路,去河北,一路绿灯。 他思来想去,决定放弃了。 主要个人年纪奔60,加上老母亲80多岁,再到河北二次创业,老母亲不愿意离开京城,一个人呆北京让儿女不放心。算了,不折腾了。其次是做服装,是时尚行业,在北京时时捕捉时尚信息,河北做不到,耳不聪目不明的,敢情就落伍了。 遣散了设计师与工人,把设备也便宜处理后,老曾与媳妇失业回家了。 老曾认定,服装业在北京足够大,跑光了100多万人绝对真实。这对北京经济短期多少肯定有影响,自己也接过外贸出口订单,那除了纳税,还算为国家创过汇吧。 我这快200人住呵吃呵,虽说有时加班完,大摊档吃个毛豆喝瓶啤酒档次好像不高,但想这毛豆要从田里到餐桌上也不简单,得养活了多少人呵。 老曾自豪的事,还有他的徒弟,学了手艺,出去炒了他这个老板,单干的,有两拔人了,一拔做得相当出色,业内有小名气。国家不是鼓励万众创业嘛,我不是也培养出人才了。 至于,还有没有暗地里在北京生产的服装企业? 老曾说一定有,但规模不大,躲在小区最多二三十个人,也要相当分散,才不会被查到。 他回家休息了大半年,后来实在闲得无聊,发现开网约车北京严格要求京车京人,即非北京人做不了这行,很容易就再就业了。 这个家,房有,车有,存款有,当玩呗。累的时候,雾霾大的时候,就不出车,在家陪老娘喝茶。 说着说着,机场到了。 再见,老曾!

    

     推荐阅读:

     林书豪NBA职场报告 | 来自非人力HR

     仰望“大裤衩”,欣欣然活在“裆”下……

     怎样把太阳打造成一个超级IP?!

     有趣!”女神社区”的互联网思维

     百闻不如一见 | 像搭积木那样造房子

     库存与剩女,相顾犹自怜

     “塞纳阳光”楼盘,闹出过啥什么大笑话?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FUN事很有趣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