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从地摊开始拼起!
2020/6/2 19:34:00 FUN事很有趣

    

     李克强总理6月1日儿童节上午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在小区对面,许多商户在店门前摆起了摊位。李克强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

     中国城乡数也数不清的地摊摊主们,小店店主们,看到这样接地气的考察会不会心中一热?

     总理专程来到“老旧小区”,询问小摊主生意的好坏,用“人间烟火”、“中国生机”来评价地摊与小店经济。

     在人间

     在中国

     更重要的镜头,克强总理还说,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

     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没国哪有家。

     ——这是百姓的视角。

     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

     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

     ——这是执政者的视角。

     不管是练地摊,还是做小店生意,无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民众,但在国家眼里,你同样是“高大上”的,因为你是不折不扣的奋斗者,你自食其力,为自己奋斗,为家人奋斗,同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大国之总理,再次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正名。在中美贸易战烽烟四起,全球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之大背景下,尤其具有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练摊,地摊货,在中国一直不是一个能放在台面上的事儿。

     什么叫抓经济?政府非抓几个大项目,貌似非世界500强,都不愿意招商、不乐于审批、更不去剪彩了。

     有些地方政府的偏好,最好把地摊彻底消灭干净,连住宅小区的沿街商铺都渐渐瞧不上眼了,最好是搞一整条步行街,最好是几大购物中心,里面冬暖夏凉,风雨不来,雷电不惧,车来车往,24小时灯光透明,霓虹闪烁不夜城。

     与地摊、小店经济相伴相生、如影随形的,还有中国伟大的城管。那些城管队员追着小商小摊遍地跑、给人家营生家什一锅端的小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

     城管与商贩,成为猫抓老鼠的一对固定矛盾,你攻我防,你进我退的游戏,几乎在各地上演着,永远不落幕。

     总理说,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

     这不仅是说给地摊小店的,更是说给相关执法管理部门的。

     管理,实质就是服务。

     存在即合理。

     地摊小店离社区、离客户最近,他们是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乃至贴身就近服务的生力军。或许他们经营的商品没有一件奢侈级,但低档并不代表总是低劣,不代表弄虚作假。大多数摊主,经营地点相对固定,客户也就相对固定下来,会有许多的老面孔、熟悉客。他们的生存,没有基础的产品与服务,没有街坊邻居的口碑,根本是无法持续的。

     地摊小店,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几块钱,就能吃饱,吃好,对一些阶层依然很重要。就像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算的账,还有6亿人月均1000来块钱的收入。

     再延展,哪怕是百万富翁,在街头地摊品尝一份羊肉串,来一碗价廉物美的臭豆腐,同样乐不可支,幸福指数满满。

     这样的“烟火气”充满了“中国生机”。

     你在社区撸了一根十元的羊肉串,油水从嘴角流下来。为了这一口,羊肉产地可能远在内蒙古大草原,从饲养到宰杀、到物流运输、到分割包装、到仓储冷链、到批发零售,羊肉串再涂上酱料,消耗炉火能源烘烤,当你拿起这根香喷喷的羊肉串——再想想这根串羊肉的竹签如何从山林来到你的嘴边,这里面又有多少产业涉及,有多少人为之付出劳动与就业?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拥有最齐全的制造门类与产业链,以中国人的刻苦勤奋,就这改革开放的40年,从物质极度短缺、落后,买啥都凭票都排队的时代,一跃成为不可替代的世界工厂,接着产能出现了过剩问题。外界的需求,大过了生产能力。

     中国人太能干、太肯干了。

     中国经济,内需消费拉动,潜力依然相当大,各种积极性一起上,地摊、小店不可少,是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像直播带货也一种力量,总之线上、线下,传统、新兴,坐商、行商,都能为中国制造输出正能量。

     前两天,美团策划了外卖送到珠穆朗玛峰基地大本营的故事,外卖小哥一路奔波把外卖药品送到世界之巅。说其是策划,因为外卖小哥全程有跟踪拍摄,做了几分钟的视频推广上了热搜。

     这策划同样说明了,中国之大,供应双方,都很强悍;说明了中国的销售精神——没有比外卖更远的路,没有比外卖更高的山。

     走街串巷,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销售的精髓就是哪里需要到哪里。珠峰上的生意要做,家门口的生意更要做。

     还记得著名歌唱家郭颂的《新货郎》吗?

     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推着小车来送货

     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阿

     有文化学习的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

     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

     穿着个球鞋跑得快,打球赛跑不怕磨

     秋衣秋裤号头多呀,又合身来又暖和

     小孩用的吃奶的嘴呀,挠痒痒的老头乐

     老大娘见了我呀,也能满意呀

     我给她带来汉白玉的烟袋嘴呀,乌木的杆呀

     还有那睁碧瓦亮的烟袋锅来呀,老大娘一听抿嘴乐呀

     心思货郎的心肠热,我想买的东西你车上没有阿

     大娘我工作在托儿所,给孩子做点针线活

     这孩子一多没管住呀,把我的镜腿给掰折

     我能描龙能绣凤,离开花镜就没折

     常把鞋65当鞋面,常把鸭子当成鹅

     阿老大娘不用再说了哦

     我明白了您是上了年纪眼神弱,想买花镜不费事呀

     得等到明天风雨不误送到你们那个托儿所

     还给您捎来那眼镜盒呀。金色晚霞照山坡呀

     货郎我推着空货车。乡亲们亲亲热热送到村子口阿

     送货不怕路途远,翻山越岭过大河

     货郎我越唱越高兴哎

     底脚板颂颂颂就好像登上了摩托车来哟哦

     唉...唉.唉

     想起李克强总理出国访问,次次为中国制造吆喝站台,甚至直接做起中国商业卫星、中国高铁的推销员。总理某种意义上就是现场直播带货第一人,那我们又是什么不好意思上摊卖的?

     中国经济重新出发

     不妨从地摊经济拼起。

     活力与力量,永远源自基层。

    

     许加印的“番金莲”“房”中术:家+猪!

     一位开发商试为“贝壳”正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FUN事很有趣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