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盘”风起云涌,我们还好意思说:房地产投资客、投机客没有进场吗?
2020/6/13 20:30:55 FUN事很有趣

在不确定的时代,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这网红般的经济语汇,需要拨乱反正了。
曾几何时,买房未必赚钱了,个别城市、个别地方、个别品种出现价格下降回调,这成为不确定性。但是,你只要买到限价开盘的房子,与周边二手房形成价差的房子,你“买到即赚到”甚至“赚到不少”,这就变成最大的确定性。
确定性的事,确定赚钱的事,环顾四周,环顾全球,怕当下找不到第二桩如此确定性的事情了。
是的,不是内需消费,不是新基建,不是新科技,眼下的确定性,就是能买到这样的一套房子。
最近,媒体连续关注,疫情未了万人抢房一幕,在全国多地上演夏日的疯狂。
巴菲特: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投资的至理名言,不适用于中国楼市。
明摆着有钱赚,傻瓜都懂的事,那是争先恐后,一往无前。
第一财经韬哥把笔聚焦杭州,5万人参加西溪科技城板块西溪公馆认筹摇号,实际中签情况不足2%。该楼盘项目均价为2.8万/平方米,而周边二手房价已经超过3.5万元平方米,一旦买到上述楼盘理论上每平方米就出现了至少7000元的净收益。
而放眼全杭州,许多热点地区,若不考虑时间差,购房者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了一手房之后,转手在二手房市场便存在约20个点的收益。
花开两朵。
中国经营报报道,南京火爆的江北核心区板块江畔都会上城,共计区区223套精装房源,仅两天吸引12000多组顾客报名,最终11890组审核通过,中签率同样不到2%。除了区域优势,同样为价格倒挂。
深圳,戴口罩抢房,“茶水费”加价几十万上百万为买到房,殊途同归,不同的城市,相同的表现。
这种花,开了一朵、两朵、许多朵,就不一一赘述了。
差价,让利益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晃晃的。加上,金融政策的宽松,流动性的增长,经济必须拉动,这些多少改变了客户购房预期:差价只赚不赔,流动性将推动资产价格,这一加一大于二的事赋能房地产,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了。
摇号改变命运。买着房,全靠运气,全靠人品,全靠摇号摇一摇,像中彩票大奖。
有的客户接受采访时说,自己逢新必排号,动员亲戚朋友一起排号,或者想假离婚增加一个排号,不排白不排,排到就赚到。
我们的政策是“房住不炒”,鼓励自住与改善。而这些“打新盘”的风起云涌,我们能认定,他们是刚需或改善型客户吗?
当然不是,他们具备投资客与投机客的典型特征。
有一位北京的大哥跟我说,买房不怕贵,就怕不涨,如果明确还会涨,多少钱投进来,都不用害怕,稳赚。你1000元一平方的时候就嫌贵,3000元、10000万直到几万,没有你不觉得贵的时候,但若在旁边一直吃瓜乘凉,你的资产已经与上车的人相距一个太平洋了。
这么多人“打新盘”,还说明两点,一是这些限购地区,拥有购房资格的人还不少,目前的限购政策一时还不用退出,人才落户、纳税社保年限达标等,城市“房票”尚有余粮且稳定。二是说明,购买力还是有的,不管是按揭还款能力,还是集资购买能力,客户“子弹”没有被疫情打光光,也更愿意进行购房的消费。

我们要干预这一“打新”现象吗?
你可以说这一现象反市场化,说畸形变态不正常,但各方利益平衡下,“限价打新”却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是一个没有最好更好却只有刚好恰好的选择,就让其像子弹那样再飞一会儿吧。
政府这边,限价限制了统计上的商品房价,如果一手新盘一直高过二手房,二手房会迅速填平补齐,这个存量更大,更推导新盘价高、土地飞涨,面粉贵过面包,不可收拾。把一手新房价格先压住,把价格压在笼子里,虽然“打新”打到的客户,会赚到与周边二手房的差价,但毕竟这增量可控,拿到房产证再卖手续上至少还需要一两年,如果这个城市还有限售几年政策的话,更属于后面二手房市场的事了。
开发商这边,限价盘的操作越发熟悉,怎么做到在限价的水平上高周转、赚到钱,都有了各自的玩法。未必就是外面想象的偷工减料,开发商之前就算好了账,拿地就动工,销售就回钱。限价等于为你做了充分的蓄客准备,无须额外的推广营销费用,开盘日光、秒罄是大概率事件。当然,这种盘想赚超额利润很难,但赚多赚少都是赚,比活下去强多了,快速去化跑量贡献规模流水,那是相当值得的。
开发商想明白了,也算得过账来了,拿地就会大胆,积极主动出击。政府卖地时,多轮多家竞争,你来我往不甘示弱,政府看得心花怒放。
像在杭州,已被认为是“一座摇号才能买房的城市“,土地出让,疫情后毫发无伤,有价、有量、有热度。据第一财经援引中原地产统计数据,2016年-2020年,杭州总计土地收入10301亿,位居全国第一。溢价率29.95%,在排名前十城市同样位居第一。
土地有人买,土地价格稳定增长,开发商销售红火摇号一房难求,客户抢房一空导致库存下降,然后周转回来再买地再盖房,这一链条整体快速周转起来,对经济无疑是推进促动的,我们不能大话说这样做你好我好大家好全都好,但目前看是一个多方接受的结果。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房地产市场若有20%、30%的以上的投资客、投机客陆续进场,市场开始活跃起来,至少在一线与二级核心城市,这样的故事正在上演。
我们不妨先宽容以待。

许加印的“番金莲”“房”中术:家+猪!
一位开发商试为“贝壳”正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FUN事很有趣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