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路】十七
2023/2/22 青囊橘井

    

     胃癌在中医学中属于“噎隔”、“反胃”、“癥瘕”、“积聚”、“胃脘痛”,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一位。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则明显下降。从西医角度,胃癌晚期患病原因与遗传因素、胃部疾病、环境因素以及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胃癌的发生是由饮食不节、正气虚损、情志失调及邪毒入侵导致的。从病因病机来看,胃癌应属于本失标实。临床中,如有上腹胀满、胃痛、反酸、嗳气和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不振、上腹饱满、疼痛者,均需及时检查确诊。

     对早期胃癌,应以手术为主,且效果良好,不过,由于胃癌初期常无显著症状,缺乏临床特征,多数患者到检查发现时已是较晚期,超出了根治切除范围,而化疗往往使患者忍受不了它的副作用,甚至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日趋恶化,因此,手术切除后配合中医药治疗这一课题,颇值得深入探讨。

     中医药治疗的可取处是进行整体调治,着重于扶正培本。中药也优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促进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加,加强吞噬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抗体的生成等,这就调动了机体的抗癌因素。此外,还有一定的促进造血系统和保护骨髓的功用。所以中药用于胃癌手术切除后,不但能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还能继续发挥抗癌作用,对降低病死率和提高存活率,都有帮助。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胃癌患者的故事,8年抗癌历程的心得,足以让更多的癌症患者树立自信心,因此希望广大患者能积极对抗病魔,创造生命的奇迹。

     2013年5月,孟建中诊断:胃癌。随后于6月10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癌肿位于远端胃,以胃体胃窦后壁为主,于胰头表面浸润融合,通过各方面的检查,失去了根治术的机会,病理确诊为腺癌并淋巴结转移。

     当时情况也很危急,苦于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化疗。化疗至2014年1月19日,因为孟建中不耐化疗,所以放弃治疗。医生建议看中医进行调理营养。从生病到化疗的半年多时间里,孟建中的身体已经是骨瘦如柴,体重已经轻了40斤。

     那个时候,孟建中只想着:想吃啥就吃啥,能去那里就去那里。但现实太残酷,胃癌患者,怎么可能像正常人那样吃饭?吃不下饭,如何走得动?面对这样的场景,孟建中死活都没想过自己能活过8年。

     而且在那个时候,有好几个病友都在2年之内相继去世,无疑更给自己的心理上蒙上了阴影。

     孟建中化疗的时候,年迈的老母亲是每天过去陪着,大家伙考虑到老人的身体,都劝她回去,她说:孩子永远是妈的心头肉,一天看不见他,这心里就没着没落的。孟建中听到这些,心里真不是滋味,真怕那一天白发人送黑发人......

     孟建中化疗了好几次,本来就不太多的头发,这下更是掉的精光。而且胃口也是越来越差,爱人见了总是背着他偷偷抹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爱人为了给他治病,四处奔波,白天上班,照顾孩子,下班还要照顾他。渐渐地,原本一头秀发的爱人,而今也挂满了秋霜。

     通过亲戚朋友的帮助,他们结识了吴老中医,恰巧老中医就在他们所居住的城市给患者看病。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老中医听说了他们家的情况后,便抽空前往。来到孟建中的家,确实是如别人所说的,家庭条件很一般,但和他们一家人攀谈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家人的素养很高。

     其实关于素养,真和有钱没钱没关系,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便能悟到。虽然孟建中的身子骨很弱,但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到光。他说因为母亲的爱,唤醒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因为爱人的无私付出,倍添了活下去的信心。

     这个时候,他的女儿放学回家,见到老中医很礼貌的问候,还问妈妈,需要她做点什么.....孟建中说,因为可爱的女儿,也使他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一家人的温暖成为孟建中活下去的力量,这就是一个病患者应该有的生命态度。老中医很感叹这一家人的精神力量,决定免费给予孟建中的治疗,而且愿意长期为患者提供帮助。

     一诊时孟建中的面色萎黄,便血,胃脘嘈杂,饭后疼痛,腹部有压痛。二诊,孟建中服用了14剂方剂,腹痛缓解,便血渐止。老中医辩证加减方剂。三诊,孟建中服药20剂后,食欲有了很大提高,有饥饿感,想进食,体力渐渐增加。四诊,孟建中能自由活动,腹部没有疼痛,饮食和常人一样。

     这8年,家人用无尽的爱,陪伴他闯过了一关又一关,老中医用医者仁心的态度,帮助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岁月。这些岁月,孟建中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在和老中医聊天的时候说:八年抗战,我们国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这八年抗癌,也将取得圆满收官。

     吴氏老中医按语

     很多癌症发现时分期偏晚,大多数病人不能通过手术、或其它治疗方法达到治愈、治好,在没有办法完全消灭体内肿瘤的时候,带瘤生存或许是相对不错的选择。与癌瘤的战争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也要看“瘤”我力量对比,瘤的生物学特性、扩散范围不一样,对付的难易程度、乃至胜败也有不同,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些就需要多和医生去沟通,相信医生!

     金匮建中消瘤方的组方,是吴氏中医参考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之意,结合吴氏中医几十年治疗胃癌实践经验反复加减筛选用药验证而得。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由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饴糖、生姜、大枣等组成,功能温中补虚、益气养血、敛阴通阳、和里缓急,适用虚劳里急诸不足,腹中时痛,喜温喜按;阳虚发热,自汗盗汗,形瘦神疲,倦怠短气,舌淡苔白,脉弱等症,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下面吴氏中医就介绍1例金匮建中消瘤方辨证加减治愈胃癌晚期案例。

     王艳芳,女,51岁,公务员,柳州人。患者于2001年3月因胃癌出血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根治,术中发现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腹壁转移,行姑息性切除。病理报告为黏液腺癌。术后白细胞下降,一般情况差,未予以化疗,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升白细胞、支持疗法处理后,勉强化疗2疗程。

     2001年9月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约转移。诊见:患者消瘦呈恶液质,面色黧黑,困倦短气,动则汗出,纳谷不香,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胃气衰败,治以温阳健中,扶正固本。拟金匮建中消瘤方加减,处方:黄芪30g 白芍30g 党参30g 饴糖30g 炙甘草10g 大枣10枚 肉桂6g 白术20g 谷芽10g 麦芽10g 重楼花粉10g等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

     调治3月,体力渐增,左锁骨上淋巴结明显缩小。续服3月,淋巴结消失。2002年6月,患者因摔下楼梯致双手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继续以上方调治,酌加莪术、姜黄等化瘀之品。半年后转移之淋巴结缩小2.0cmX2.0cm,无其他转移病灶,上方服用1年余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块消失。

     以上方加减炼蜜丸防治复发服药3年余停药,随访至今已痊愈12年未见复发,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青囊橘井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