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路【五十之肝癌晚期】
2023/4/24 青囊橘井

    

     肝癌晚期治疗六个疗程后十年(最后一次治疗是2013年2月)没有复发过,期间也没有症状,没有吃过任何药…本来以为完全好了的,没想到,又复发了.......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关于癌症,普遍认为五年是一道关,而万先生的肝癌晚期已经治疗已经超过十年,怎么可能还会复发?

     其实大家首先要知道的是,恶性肿瘤即使切除,也有很高的死亡风险。复发的概率很高,因为即使在早期完全消灭了癌细胞之后,以后仍然有复发的风险,而且一般癌症的复发都是在治疗后的两三年内,所以很多癌症在此期间,患者每天都难免悬着一颗心。

     因此,癌症治疗后两到三年是癌症复发的高峰期。三年后,一般随着岁月的流逝,复发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经过五年的治疗,癌症复发的概率比以前低了很多,但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复发。那么治疗后十年,相对来说复发的可能性会更低。但是由于患者所处的环境和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旧病复发,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癌症患者治疗五年、十年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为了避免癌症复发,回归正常生活,癌症患者应该在饮食健康方面多加注意,尽可能减少癌症复发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好不要错过定期的检查。

     患者刘宝生,男性,44岁。病史:2010年2月23日因为身体不适,没胃口,服用养胃的药物,没有效果,随后去医院检查,确诊肝癌,当时癌块约6x6cm大小,人住当地医院行TACE术治疗8次。彩超检查报为腹腔内大范围液性暗区,腹水大量。经用药物无效,腹胀痞满日见加剧,举家惊恐万分,束手无策,后经朋友介绍求治中医。

     症见: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腹壁脉络怒张,下肢浮肿,夜半发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饮水难下,舌红苔黄,脉沉实。

     吴氏中医分析:患者肝气疏泄失达,水道阻塞不畅,脾为湿困,湿邪入里,郁久化火,毒耗阴,故见前诸症。腹水因肝癌合并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出现顽固性腹水;下肢浮肿。腹水亦与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有关;人夜发热可由肿瘤坏死或肿瘤代谢产物引起。

     肝癌晚期腹水属于中医积聚、症疲、鼓胀这类疾病范畴。患者便秘尿涩、腹胀痞满、发热、脉沉属阳明腑实证,与“痞、满、燥、实”基本相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实者,散而泻之。”泻者下也,以治里实,泻下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结等作用。患者本虚标实,实者泻之,急下存阴,得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图改善症状,容后攻补相兼,方能继续生存。辨证:症疲积聚,湿热蕴结,水饮内停。治法:攻下逐水,清热化浊。另秘方药和拔毒膏,遵医嘱。

     二诊:2010年8月10日患者信息反馈:“服用汤剂和秘方药及外敷当日、大小便正常,腹水消退,脘腹胀痞渐除,之后一天比一天轻松,胃口好,睡眠质量有所提高。8月8日B超复查报告示腹腔内未见积液。想继续服用中药。”体检可触及右胁下一横指处质硬肿块,舌红苔黄腻,脉弦。

     吴氏中医分析:患者初诊时症见腹大坚满、水谷不下等临床表现,其症以水饮内停为主,如今内停之水饮已祛,其症以症结为主,本着“缓则治本”的治则,施以消症破积、软坚散结之法。

     患者继续中药治疗7个月,面色红润,行走自如,体健如常人,还能继续工作。2023年3月17日随访,一起良好。

     吴氏中医按语

     此例患者肝癌、肝硬化腹水脘腹胀满,在腹水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若不及时消退腹水,将会进一步引起呼吸嘴促,二便不利,乃至全身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紊乱,物质代谢特别是水盐代谢失常,危及生命,当务之急是消除腹水治其标,而后专攻肝硬化、肝癌肿瘤治其本。

     治标是为了保全性命,治标为了治本;治病求本的原则中“探求病性之本,治其证”即是此意。急则治其标是治病求本的手段,情况明,方法对,胆子大,用药如用兵,胆大心要细,为防攻伐太多伤正,在挑选组方用药时,须减味减量一些毒性剧烈、攻逐力猛之品。

     此病案说明,肿瘤特别是晚期肿瘤其发病和变化非常复杂,常见于寒热、虚实错杂病理变化,决不能拿一方一药治疗各种肿瘤,同一药方也不一定适于治疗肿瘤的全过程。

     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细心分析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及病人的体质、发病过程的转归,分清病变主次矛盾和顾及将会出现的变化,探求最佳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辨证正确才能确定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对确定治疗方法和遣药组方具有指导意义。

     中医肿瘤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掌握并正确运用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来指导临床,稍有疏忽将会铸成大错。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青囊橘井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