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生活
2020/6/11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说到古代的江南,大家会想到什么?应该是秀丽江山、繁华都市、美丽佳人、风流才子,当然还有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阕描写江南生活的经典词作。
望海潮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阕词形象描绘出了“人间天堂”——杭州的精彩生活。
词的上片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杭州地处东南,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自古繁华。
这里柳树如烟笼罩,桥梁雕饰华丽,帘幕制作精美,楼阁错落有致,城市人口众多。
在杭州东南方,钱塘江穿城而过,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的沙堤,奔腾的江涛翻卷起白色的浪花,辽阔的钱塘江面一望无涯。
杭州城的街市上罗列着各种珠宝,百姓家中也不乏丝绸绫罗,甚至争相攀比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下片写杭州西湖和官民生活。西湖和环湖的山峦清秀美丽。秋天有桂花飘香,夏天有十里荷花。
人们晴天吹奏羌笛,夜晚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高官外出游乐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声势浩大。醉酒之后,听乐吟诗,欣赏美景。
等到来日将这优美风景画下来,回京升官时,就可以把杭州美景跟同僚夸耀一番了。
作者以波澜起伏的文字,描写了一幅钱塘壮观、西湖秀美、百姓富裕的杭州画卷,表现了江南的富足生活,引人入胜,令人神往。
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通过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三螭纹黄玉花觚来感受优雅精致的江南生活。
▲三螭纹黄玉花觚
清乾隆(1736-1795年)
高20.6cm 宽10.7cm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由新疆和田的上品黄玉雕琢而成的花器,它的口部和底部呈喇叭状,雕刻着朵朵莲瓣,中部浮雕着三条蟠螭。
蟠螭,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象征吉祥。黄玉花觚上雕琢的这三条蟠螭,眼睛微凸,身形蜿蜒,四肢分张,曲腰卷尾,虽然形态不同,但都充满了游龙腾空的动态美。
“觚”,是商周时期盛行的一种青铜酒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玉制的“觚”,而且它的功能从酒器变为花器了呢?我们来听听上海博物馆的专家是怎么说的。
▲谷娴子采访视频
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 副研究员
仿古玉器在北宋时期出现,并沿袭到清代。清代继承和发扬了数千年来的琢玉技术和风尚,成为古代玉器史上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
在清代,玉雕有北方和南方两个中心,但最好的琢玉工艺在江南,而其中最著名的又当属苏州玉雕,史称“苏作”。
那么,苏作玉器具备什么特点?它与清代宫廷用玉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再来听听上海博物馆专家的介绍。
▲谷娴子采访视频
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 副研究员
柳永的《望海潮》,用锦绣文字为我们描摹了江南都市的梦幻和繁华,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清代的三螭纹黄玉花觚则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江南生活的精美雅致。
历经千年,这种生活方式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任凭岁月流转,优雅不变。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