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物产
2020/6/12 18:32:15 东方卫视诗书画


江南地区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江南物产丰富。而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瓷器。

一部中国陶瓷史,有半数以上都在江南书写。下面我们先通过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去了解一下神秘的“秘色瓷”。
秘色越器
(唐)陆龟蒙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是一首描写越窑瓷杯的诗歌。越窑在唐代就十分有名。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烧造技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器型优美,成色极佳,被时人称为“秘色瓷”,这也是这首《秘色越器》诗题的由来。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诗歌的前两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说的是越瓷需要经过九年风露,方才开窑烧制完成,因此,它翠绿的颜色,好像将越州一带山峰的翠色全都“夺”了过来一样,这是极言越窑瓷器色泽之翠绿华美。
诗的后两句也是对这种秘色瓷杯的赞美:这么精美的越州瓷器,真应该用来盛满美酒,与好酒的名士嵇康一起痛饮,比比酒量。这是用名士和美酒,来映衬秘色瓷的非比寻常。
历史上的秘色瓷颇为神秘,但秘色到底是什么颜色,秘色瓷又是什么样的瓷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制作工艺的失传且没有实物传世,使得大家无从知晓。
直到1987年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地宫开启,从中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

▲法门寺佛塔(修复前)

▲法门寺地宫发掘现场


▲秘色瓷葵口碟


▲秘色瓷葵口盘
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至此,传说中的“秘色瓷”终于揭开了面纱,让这神秘美好的古代江南物产跨越千年,再次出现在世间。
按照宋人记载,秘色瓷应该是越窑青瓷在晚唐五代这一时期烧制的精品,而兴盛于南宋到元朝的龙泉窑是青瓷发展的又一高峰,它因为窑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
这次上海博物馆江南文化艺术展中,也展出了一件龙泉窑珍品——元代青釉贴花龙凤纹盖罐。

▲龙泉窑青釉贴花龙凤纹盖罐 元代
通高28.6cm 口径24.8cm
底径18cm
上海市原南汇县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青釉盖罐于1975年在上海市南汇出土。盖罐的罐体,肩部造型向上高耸,线条丰满浑圆,腹部呈弧形向外凸出,线条丰满鼓胀,靠近底部则向内收拢。
另外在罐体的腹部,有云龙戏珠的花纹,龙的身下和首尾各有短脚云纹一朵,下部有一圈海涛纹饰。

盖罐的器盖整体呈现卷边荷叶形;盖子上面有展翅飞凤穿云的贴花。

器盖与器罐的合口处,以及器罐底部露胎处是赭红色。器盖釉色青绿偏黄,器罐本体釉地呈现为青绿色,肥厚莹润。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个疑问,相比秘色瓷,传世的龙泉青瓷不在少数,仅上海博物馆就藏有多件珍品,那么选择这件瓷器参展,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冯泽洲采访视频
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馆员
龙泉青瓷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龙泉青瓷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同时还大量销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的发现,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元代龙泉窑的宝藏,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冯泽洲采访视频
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馆员
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可以说是关于元代龙泉青瓷最重要的发现。而在2016年,在我国江苏太仓发现的樊村泾遗址,出土了数以吨计的龙泉窑瓷器、瓷片,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元代龙泉窑产品数量最大的遗址。



▲江苏太仓樊村泾遗址资料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无论是越窑秘色瓷,还是龙泉窑青瓷,都离不开一个令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江南。
如果您对江南艺术、江南历史感兴趣,欢迎您走进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领略江南文化的迷人风采。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