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
2020/7/10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各种各样秋天成熟的水果里,山楂似乎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它貌不惊人,个头很小,甚至长满了斑点,红得非常朴实;它的味道也完全算不上香甜,甚至一入口,就被突如其来的酸味刺激得满口生津,但是细品之下,却酸中带甜,甜得那么“低调”。
正是因为这种独具特色的风味,山楂在众多水果中博得了一席之地,无可替代地收获了南北各地人们的喜爱。
除了山楂,人们还把它叫做红果、山里红和胭脂果,光听名字,就透着几分亲切。接下来,我们以陆游的一首诗为起点,开始关于山楂的风味之旅。
出游
(南宋)陆游
行路迢迢入谷斜,
系驴来憩野人家。
山童负担卖红果,
村女缘篱采碧花。
篝火就炊朝甑饭,
汲泉自煮午瓯茶。
闲游本自无程数,
邂逅何妨一笑哗。
这是一首陆游记录自己出行见闻的诗,相当于是一篇日记。这一天,陆游独自骑着驴,漫不经心地沿着一条山路边走边游玩,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深山里的一座村庄。
他觉得有点累了,索性把驴拴在路边,到一户山野人家去歇歇脚。忽然,他听到了几声叫卖,原来是一个小孩儿挑着一担刚摘下来的山楂,正问他要不要来点儿尝尝。
村民家的竹篱外,花朵上还沾着晨露,几个女孩儿正沿着竹篱采花。与老乡就着篝火吃过早饭,中午又取来泉水煮一壶香茶。
闲来出游,本来也没什么特别的计划,偶然遇到,大家一起谈笑风生,再没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事情了吧。
陆游曾经多次在诗中提到“红果”,比如“累累红果络青篾,未霜先摘犹酸涩”,描写的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山楂;“红果方当熟,清阴亦渐成”,描写的是在自家院子里种植的山楂树。
在北方的乡村,很多人家都喜欢在院子里种一棵山楂树。这是因为,山楂不仅是水果,还能入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所以人们经常把山楂加工成各种食品,既酸甜可口,又能健脾开胃,一举两得。
说到最受欢迎的山楂制品,当然非冰糖葫芦莫属了。竹签子串起一串山楂,蘸上猛火化开的冰糖浆,等它自然冷却,晶莹中透着火红,咬一口,嘎嘣脆,又酸又甜又粘牙,这是北方孩子独有的冬天记忆。
而另一种风靡大江南北、由山楂做成的小吃,是果丹皮。清代的高士奇曾经为它写过一首诗,是这么说的:“绀红透骨油拳薄,滑腻轻硾粉蜡匀。草罢军书还灭迹,咀来枯思顿生津。”
前两句说的是果丹皮的外观,它又红又薄又细腻,就像古代的油拳纸和粉蜡笺一样,看来清朝的果丹皮跟咱们现在吃的还不太一样。
后两句则向我们介绍了果丹皮在当时的另一种妙用,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为了避免往来战报遭到泄密,于是就命令八旗军将领都把密信写在果丹皮上。
果丹皮颜色深红,写了字迹也不容易发现;看完信之后马上放到嘴里吃掉,可以有效地防止泄密。高士奇曾经跟随康熙平定噶尔丹,想必对这个细节记忆犹新。
尤其是最后一句“咀来枯思顿生津”,酸甜可口的果丹皮,在苦寒战乱的边地,恐怕也是难得的慰藉吧。
秋冬时节,一簇簇成熟的山楂挂在枝头,像红色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传世的宋代花鸟小品画中,就有这样的一幅《红果绿鹎图》,定格了山楂枝头的一个有趣瞬间。
▲《红果绿鹎图》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3.9cm×25.1cm
上海博物馆藏
鹎鸟,是一种鸟类的统称,以野果和昆虫为生。画面中这只绿色的鹎鸟,想必就是被枝头这些火红的山楂吸引住了。
可它刚想伸嘴去啄,突然一只野蜂闯了过来。
鹎鸟一惊,差点失去平衡,爪子死命抓住树枝,翅膀却还在扑腾,满枝的红果绿叶也被晃得一片凌乱。
宋代花鸟画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的“小品画”,往往在方寸之间、通过一花一鸟来展现一个世界,呈现出求小、尚简、存精、至美的美学追求。
它的第一个特点是构图上的“折枝之美”,区别于全景式构图的花鸟画。
第二个特点是内容上的“以小见大”,通过边角之景、只叶片花,来传达无限情思,也就是所谓的“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第三个特点是意境上的“虚实相生”,对物象的写生生动逼真,但是逼真并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更好地体现自然之妙。
具体到这幅《红果绿鹎图》,它聚焦于一枝一鸟一蜂,定格了这特定场景中的瞬间情态,在状物精微的同时力求新奇,营造出优雅的格调和隽永的意境。
借着这幅小品画的佳作,红果,也就是山楂,这种独具风味的水果,也完成了它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永久定格,方寸之妙,韵味绵长。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