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蝉鸣:意欲捕鸣蝉
2020/7/15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如果说,有什么样的声音最能够代表夏天,蝉鸣一定可以榜上有名。

     酷暑难耐,无休无止的蝉鸣显得十分聒噪。但在孩子的耳中,却是大自然演奏出的最动听的交响乐。

     调皮的孩子总会循着声音找过去,观察它嘶鸣时腹部的运动,或在它身上绑上线,看着它在头上盘旋。

     悠长的蝉鸣装饰了每个孩子的童年,点缀了燥热的夏天。今天,让我们跟着清代诗人袁枚一起,到山间林荫道上与牧童聆听蝉鸣。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的题目直截了当地点明,它来源于诗人的亲眼所见。

     1749年,担任江宁县令的袁枚,受到两江总督尹继善的赏识,被举荐为高邮知州。

     但袁枚早已厌倦了官场的浮华,不仅没有接受举荐,干脆托病辞官。

     他在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西的小仓山上,找了一块地方隐居了起来,寄情山水,这个牧童就是他在旅途中所遇到的。

     林间小道上,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前行。不知道他想起了什么开心事,随口唱了起来,清脆的歌声振动了这片树林。

     不远处的树上,一只蝉也随声附和。牧童一时玩心大发,想捉到这只胆大妄为的家伙。

     他跳下牛背,在树林中仔细寻找。忽然间,歌声停了,牧童也止住了脚步。

     不远处的袁枚路过,饶有兴致地看着牧童,记录下了这个有趣的瞬间。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他高坐在牛背上,歌声穿越林海,这是多么逍遥。后面写牧童的静态,他屏住呼吸,站立寻蝉的神情是那么专注。

     这个从动到静的变化,既突然又自然,从“振林樾”到“闭口立”,诗歌就这样收尾了。

     虽然戛然而止,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在这样一个悬殊的跌宕起伏中,获得巨大的艺术效果。

     至于牧童怎样捕蝉,有没有捕到,捕到又会怎么做,诗人都没有着墨,而是留给我们一片遐想的空间。

     在上面的古诗中,我们与牧童一起,在乡村林荫中领略了夏日童趣。那么远离自然山水的儿童怎么度过他们的夏天呢?

     《蕉阴击球图》就描绘了两个贵族子弟在自家庭院里嬉戏的场景。

    

     ▲《蕉阴击球图》宋 苏汉臣(传)

     绢本设色 25cm×2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庭院中心耸立着一块奇巧的湖石,后面几丛盛开的芭蕉遮天蔽日,在地上投出了一片阴凉。

     怪石前摆设着一张深木主材嵌浅色面板的桌子,还有一把方便折叠移动的交椅,这应该是为乘凉的人准备的。

     一位衣着光鲜的女子躬身撑在桌子上,满脸慈爱地看着两个孩子游戏。

    

     两个小孩玩的这个游戏叫捶丸,有点类似现在的高尔夫,也就是在平地上画个圈,或者挖一个洞,把球击进洞里就算胜利。

     画面左侧的绿衣男孩单膝跪地,右手拿着球板,全神贯注地盯着地上的小球,像是在计算力量和角度,要把球一击进圈。

    

     画面右侧的红衣男孩站在地上,他的球已经进入了脚下的球圈。他右手拿拍,伸出左手指着同伴,脸上已经笑开了花。

    

     四个人神情不一,但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虽然两个孩子对游戏还抱有求胜心,但我们还是能从中感受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融洽气氛,孩童精神抖擞、活泼可爱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这幅画构图上体现出画家的别出心裁,他把玲珑剔透的湖石立在画面正中,以它自身的完整性起到镇住画面的作用。

     嶙峋的湖石孔洞中露出背后的蕉叶,这样就把层叠张扬的芭蕉叶和分散的人物聚拢到了一起,避免了画面因为景物繁杂造成的轻浮。

     同时,湖石拉开了人物和芭蕉的距离,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这幅画是相传是宋代画家苏汉臣所作,苏汉臣以善于观察儿童和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在“婴戏图”题材中独占鳌头,以至于古人看见婴戏图必提苏汉臣。

     但也有专家对这幅《蕉阴击球图》的作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这幅画可能是画风相近的其他画家所作,只是在画上题了苏汉臣的名。

     对于这个争论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幅画面的内容足以打动每一个欣赏它的人。

     高山幽林和豪宅庭院虽然大相径庭,但在孩子的心中相差无几。只要他们愿意,天地之间随处都是他们的游乐场,哪里都能留下他们童真的印记。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