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020/8/2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是什么?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肯定就有了答案,当然是鸵鸟了。但是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种奇大无比的神鸟——大鹏。
它有多大呢?庄子在《逍遥游》中,是这么形容它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仅仅是它的脊背,就有几千里。当它奋起飞翔时,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朵,隐天蔽日。
“朋”字,根据《说文》《字林》等典籍的记载,是“凤”的古字,从“朋”衍生出了“鹏”字,所以有人推测大鹏和凤凰都是源于先民的同一种鸟图腾。
大鹏也因为这层关系,以及它体大雄健的特征,被赋予了许多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人认为大鹏是高远志向的象征,文人们也喜欢把它写进诗作文章里。李白更是常把自己比作大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志向,今天我们就在他的笔下认识一下这种巨大的神鸟。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题目中提到的李邕,曾在渝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任职渝州刺史。
李白青年时到渝州游玩,拜见博学多才的李邕。席间李白高谈阔论,但是李邕对年轻后生的观点颇为轻视,于是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诗的前四句,诗人从大鹏切入。说大鹏总有一天会乘着风展翅,飞到九万里外的云天之上。
即使风停住了,大鹏失去了风的助力,飞了下来,它的力量也足以激起大海里的水浪。
庄子在《逍遥游》里引用志怪小说《齐谐》中的话:当大鹏的翅膀拍打水面时,可以激起高达三千里的巨浪。
大鹏在庄子笔下是自由的象征,是理想的图腾。李白更是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展现出一个逍遥自由的理想境界。
李白在诗中以大鹏自比,充满了浪漫奇幻的想象,抒发了自己的宏伟抱负。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对李邕轻视态度的回答。他说:世人见我总是说着一些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言论都冷笑不已。但是孔子尚且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以轻视年轻人。
“殊调”和“大言”,指的都是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理想抱负,常常不被世人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只是李白没想到,李邕这样的“大丈夫”,也和世人一样。
李白在这里引用了《论语》中孔子的言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他们会不如现在的人呢?
李白用揶揄的语气,表达了对李邕的不满,将他少年的锐气体现了出来。他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夸张刻画和颂扬,衬托出了自己勇于追求、不畏流俗的精神品格。
大鹏不为外物所禁锢,振翅高飞,正是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也是人们高洁志向的寄寓。
传说中的大鹏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它存在于古人奇妙浪漫的想象中,但是根据文学典籍中的描述,大鹏和鹰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有着搏击长空的勇气和力量。
李白在《独漉篇》中也写道:“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相传,楚文王喜欢打猎,有人送给他一只鹰,于是楚文王就带着它到云梦泽打猎。这只鹰看着鸥鹭一类的鸟,都不感兴趣,昂着头完全没有要猎取的意思。
就在这时,天空中出现一只飞鸟,这只鹰突然展翅往空中飞去,不一会儿,大鸟掉在地上,翅膀有数十里长,有个博学多识的人说:“这是大鹏的幼雏。”
李白用典故中的“神鹰”,借喻自己胸怀大志,愿意建立不朽的功勋。今天,我们就在南宋画家李迪的笔下,一窥雄鹰的矫健身姿。
这幅《枫鹰雉鸡图》,也叫《鹰雉图》,是南宋绘画中非常少见的巨幅花鸟画,以大约两米见方的鸿篇巨制,描绘了雄鹰猎捕雉鸡的场景。

▲《枫鹰雉鸡图》 南宋 李迪
绢本设色 189cm×209.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的左上角,枯枫的枝干上有一只雄鹰,怒目圆瞪,俯首向下。

它的身体夸张劲挺,上下喙紧闭,如同钩子一样。锋利的爪子扣紧树干,甚至嵌入树皮当中,气势尽显。

画面右下角的雉鸡,因为害怕睁大了眼睛,身上的羽毛也随之乍开。后脚使劲儿蹬地,那种仓皇而逃的恐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静态的画表现出了动势的张力,足见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写生传神的高超表现力。
扶摇直上的大鹏和搏击九霄的鹰,都是在广阔天空翱翔的佼佼者。它们的身上蕴含着人们对自由和理想不懈追寻的精神,寄托着人们一飞冲天、鹏程万里的期盼。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