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020/9/9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明天是九月十日教师节,我国从1985年设立这个节日,今年是第36个教师节。
我们中国向来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而且这里的“师”不仅局限于职业范畴,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师”一样,只要我们认为他值得学习,那他就是“师”。
而提出这个理论的,正是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打破了当时贵族对于教育的垄断局面,让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据说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多人,其中的七十二位弟子尤其出色,被后世称为“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他和弟子们的言行语录被编成一部《论语》,直到今天依旧被奉为经典之作。
我们今天就通过节选自《论语》的三则孔子名言,来感受他极具开创性的教育理念。
《论语》(节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们知道孔子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出可以为国效力的君子,也就是“学而优则仕”。
但是“君子”首先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德行,道德教育要排在知识学习的前面,也就是在刚才的第一则古文中,孔子对于弟子们的要求。
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言语要有信,还要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如果做到这些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技能。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贤者。
第二则说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意思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读书而不作思考,那人就会陷入迷茫;如果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那就会一无所获。只有将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第三则中的“见贤思齐”向来被后世的文人士大夫列为座右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遇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相反,如果遇到没有德行的人,那就要反省自己身上是否有和他们一样的问题。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很多具有普世价值的教育理论,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举一反三”等等。可以说,他是中国千百年来教育事业最伟大的奠基者。
孔子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已经被称为“天纵之圣”,也就是上天赋予的圣人。
虽然秦朝时的“焚书坑儒”,使儒学受挫,但是基本从汉代开始,孔子就重新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后世学者对于儒家思想的不断丰富,“儒学”也几乎成为了历朝历代的显学。
后世的人们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记录孔子一生的行迹和故事,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圣人。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汉代画像石清拓本《孔子见老子画像》,描绘的就是其中“问礼老聃”的故事。
▲《孔子见老子画像》
汉代画像石拓本 38cm×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老聃”指的就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当时他正在周朝担任守藏室史,就是负责管理图书的官员,可以说是“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博古通今。孔子此番从鲁国前来拜访老子,正是向他来求教的。
在画面中央相对而立、向前微倾身体作揖的就是孔子和老子,其中位于左侧的是孔子,右侧的是老子。
他们的身后是各自的随行车马和侍从。马匹健硕,姿态生动,侍从们毕恭毕敬。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这页拓本看起来怎么有点皮影戏的感觉呢?
的确,这种类似皮影的二维空间表现艺术,正是汉代画像石或画像砖的特点。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把平面关系交代得很明白,但是在表现人物或物体的质感和细节时,就有所不足了。
今天这块画像石巧妙的构思和精美的刻工,堪称历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中的精品。
那画面中的老子究竟和孔子谈了些什么呢?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就记载了这个故事。
当时老子对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有机会时就大展宏图,没有机会就隐居修身养性。
我听说,擅长做生意的人,都擅长隐藏财货;具有良好德行的君子,容貌看起来也有点迟钝愚笨。
所以骄纵的气势、过多的欲望、踌躇满志的神色和放荡的心智,这些都对你没好处,一定要改掉。我能告诉你的,也就是这些了。
据说孔子在听完老子的教诲,回到鲁国后,弟子们都非常好奇老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答道:“老子,其犹龙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老子像龙一样深不可测。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老子的崇敬。
孔子问礼老子的典故,也被后世传为美谈,人们都把他们看作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一对“师徒”。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仿佛也看到了“教育”的真谛,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使君子的德行世代相传。
孔子的思想,如今也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他被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和他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受到了来自全人类的礼赞。
《诗书画》系列新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