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020/9/21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十二时辰中的酉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下午五点到七点。在这个时间段内,太阳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酉时又被称为“日入”。
日暮十分,天边的云彩应和着漫天的晚霞,浸染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很多人都说,晚霞虽美,但意味着一天就要结束,往往会让人觉得伤感,可清代诗人龚自珍却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诗作。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他共创作有《己亥杂诗》三百一十五首,大多是咏怀和讽刺之作,而这首诗可以说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带着满怀的离愁别绪,趁着西下的斜阳,扬鞭催马,远走天涯吧。
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忧伤,洒脱的是终于可以逃脱樊笼,一身轻松。
结合当时的背景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的作者正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回归故乡。
诗句中的“浩荡离愁”可以说是诗人离别京都的愁思澎湃、心潮不平。“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象征韶光易逝,来寄托相思、别离之苦。这里不说“夕阳”而说“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洒脱心情相吻合。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自己的心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纷纷飘零的落花绝不是无情之物,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加美丽的鲜花。
诗人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然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但依旧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
诗作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的抒怀言志,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崇高人格以及高尚品格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龚自珍的诗作,让我们看到诗人在困境中不言败,奋发向上的精神。时值酉时,正是夕阳西下,清代画家恽寿平眼中的夕阳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共同欣赏他的《花岛夕阳图》。
▲《花岛夕阳图》 清 恽寿平
纸本设色 24.2cm×106.1cm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设色山水画,从整幅画作来看,画中远山空蒙。山峰用赭石染就,再以石青夹杂石绿点染出树木,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体现出层峦起伏、绿树成荫的韵味。
近岸处,几株柳树正随风舞动,画家以浓墨点染出两座山峰,两山之间,河水流淌而去,河面上几只水禽正游水嬉戏。
在山水相依的地方,几座屋舍临水而立,炊烟袅袅升起,恍惚间好似有人影晃动。夕阳下,晚霞中,一切都将归于平静。
就画作而言,画家巧妙地运用了留白的技巧,除了远山近岸之外,其余画纸均是留白,巧妙地将天空与湖水融为一体,虽然不施笔墨,却给观看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幅画明明叫《花岛夕阳图》,但是画面上却并没有描绘出夕阳,但是画家通过留白的构图、平缓的描线和巧妙的色彩,使画作呈现出一种温雅的感觉,让人觉得如同沐浴着夕阳的余晖。
尤其是色彩的运用,远山近岸的山峦土坡都以充满暖意的赭石色染出,但视线所及的树木则以石青色点染,将天色向晚之时冷暖交织的色彩描摹得精准而到位。
这幅画的作者恽寿平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最初,他以山水画著称,所作山水寓秀润于荒寒,飘逸轻灵,潇洒俊秀,在当时与“四王”齐名。
后来,恽寿平转向花鸟创作,以“没骨花卉”名满天下。他独创的“没骨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
给当时的花鸟画创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为此后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酉时虽然已是日暮时分,但是漫天的晚霞无不提醒着我们,莫愁日光西斜,而是要更加珍惜这大好的时光。
《诗书画》系列新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