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天降清霜秋色尽,酒煮青梅待雪来
2020/10/23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到处都是落叶金黄、草木凝霜的景象,因为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
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霜降”节气的三大物候特点:“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意思是霜降的时候,豺狼之类的野兽要为过冬储备食物,而且这一时节草木枯黄,虫子也进入了冬眠状态。
这乍一听似乎是有些寒秋肃杀的感觉,但仔细想想,没了虫害,不正是丰收的好时候吗?
所以我国民间的农谚也有“多夜霜足,来年丰收”;“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的说法,可以看出“霜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古人对霜降更是重视,朝廷会在霜降这天祭军旗,这个仪式叫做“祭旗纛”,纛就是古代军队中的大旗。
这个仪式有点儿像我们现在的阅兵大典,要鸣炮致祭,祭祀完毕,将士们还要披挂整齐,展示武器,绕街游行,迎接霜降。
那为什么要在霜降这天“阅兵”呢?原来古人认为霜是杀伐的象征,为了顺应秋天的肃杀,所以在这个时候操练战阵。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李贺一起,来感受一番这寒霜覆沙场的肃穆苍凉。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而李贺的这首则是这个旧题中最出名的一首,诗中写道:
黄昏时分,天边密布的乌云仿佛要压垮这座城池,而眼前敌人大军兵临城下,形势更是万分危急。
这时,一道金光却从乌云的裂缝中挣扎出来,如血般的残阳照在将士们的盔甲上,远远看去就像闪闪的鳞片一样金光耀眼。
寒秋落叶中,一声号角呜咽着响起,战士们士气高昂,从黄昏鏖战到傍晚,大片的血迹在晚霞的映衬下,呈现出胭脂般的紫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北方的深秋,霜寒露重,今晚残破的军旗在塞外的北风中翻卷,沙场的战鼓也在今晚显得有些低回沉郁,就像是对这场苦战的慨叹。
但将士们不怕牺牲,为了报效朝廷的知遇之恩,今天提上宝剑,愿意为君王与敌军决一死战。
边关风起云涌,将士赤胆忠心,这样苍凉的画面,在深秋霜降的寒意中,更是悲壮得令人难忘。
晚秋清霜,总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那是轻轻一碰就融化在指尖的寒意,也是这幅霜染天地的《霜柯竹涧图》。
▲《霜柯竹涧图》 南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7.5cm×2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宋画中的经典作品,画中老树披霜,临水而生,两只山鸟栖息在枝头。远方竹林葱茏,溪涧奔流,一路水花飞溅。
这幅画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我们看画中的两只鸟,上下差不多占了全画的三分之一。
按常理来说,似乎有点大得不合比例,但我们却感觉画面非常协调,这是因为画家将这两只鸟放在了一个大场景中,山水竹林,天高地阔,和两只嘤嘤成韵的小鸟,自成一派和谐的景象,这正是画家的高明之处。
构图上,画家也是匠心独运,阴沉的天空下,是嶙峋的山石和奔腾的流水。
两者相得益彰、尽显精妙,首先有石有水,就会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感。
其次,画中的山石和流水呈现出的那种曲折环绕的流动感,更是为画卷增添了几分动静对比的艺术效果。
全画内容丰富,技法复杂,但层次十分清晰。虽然是万类霜天,但并不至于十分萧瑟,反而给人一种意境空灵的感觉,可见画家高超的水平。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霜降,这一年中最后的秋色,如果你觉得这层林尽染、天地结霜的节气太过凄凉,那不妨温上一壶热茶捧在手心,去追忆那色彩斑斓的秋色,也等待银装素裹的寒冬。
《诗书画》系列新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