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凉夜: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2020/10/30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深秋时节,草木摇落,一派萧瑟的景致。文人自古伤春悲秋,幽静的秋夜更容易使人感伤,让人思绪万千。
曹丕曾感叹“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韦应物也在秋夜挂念着友人,遥想“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有关“秋夜”的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从杜牧的《秋夕》中,来感受千年前的清秋凉夜。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代诗人杜牧在这首《秋夕》中,描写了一位宫女的孤独生活和惆怅心境,虽然全诗没写一个“愁”字,却愁情浓郁,意在言外。
诗的开篇“银烛秋光冷画屏”,直接描绘了初秋夜晚的清冷。屋里摇曳的烛光,给一旁的屏风镀上了暗淡、幽冷的色泽。
第二句的“轻罗小扇扑流萤”则是一番活泼的景象。身穿轻罗衣衫的宫女,手里拿着小团扇,在屋外追逐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这句写得非常含蓄。古人常说“腐草为萤”,他们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这大概是因为萤火虫总出现在荒草丛生的地方。
如今,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萤火虫飞动,可想而知,这里几乎无人问津。娇俏可爱的宫女和流萤飞舞的庭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宫女手里的纨扇也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传说,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失宠后,写了一首《怨歌行》,诗里说:“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扇风的,到了秋天也就没什么用了,很可能被丢弃。于是在后来的诗词中,秋扇、团扇这样的词语,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
接下来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是说夜色渐深,凉意渐浓,庭院里的台阶清凉如水,宫女来到台阶旁坐下,仰头凝视着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牛郎织女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每年七夕的时候,喜鹊会在银河上搭起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以解相思之苦。
夜深了,宫女还不想睡,遥望星辰的她可能还沉浸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甚至产生了一些对爱情的向往。不过,这满腹的心事没有人可以倾诉,只能说给满天星辰了。
在清冷幽静的秋夜里,星辰灿烂,流萤闪烁,无尽的思绪也在这明灭之间涌现。
于是,人们有时辗转反侧,有时披衣徘徊。清澈的月光倾泻在他们漫步的庭院里,也照进了无数人的梦乡。
深宫里宫女寂寞的心事总是少有人来倾听,于是文人用诗笔记录下,她们在秋夜独自仰望星空的身影,画家也经常描绘宫中女子的生活。
清代画家袁耀的这幅《汉宫秋月图》,就描绘了宫女们在庭院里散步赏月的情景,我们由近及远来欣赏一下。

▲《汉宫秋月图》清 袁耀
绢本设色 129cm×6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紧锁的宫门,汉白玉雕成的门楼装饰华美。门内奇石林立,树木苍翠,夜晚的雾气,遮掩了建筑的屋檐。

画面左侧的楼阁,雕梁画栋,华丽精美。画家用工致的笔法描摹出建筑的细节,屋檐上的兽首栩栩如生;屋外悬挂的灯笼,用轻纱罩着,隐约能看到里面燃烧的红烛。


庭院中的古树,枝杈纵横,绿荫如盖,树下站着两位身着华服的女子。

右边的女子一手指向空中的明月,一手扶着栏杆。她侧身回望,似乎在招呼自己的同伴来欣赏这轮秋月。左边的女子手拿纨扇,正抬头望向空中,一时间忘了言语。

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明月高挂在夜空中,浮云掩去了半轮圆月,在地面上投下了流动的影子。月光照亮了远处曲折的长廊,也照亮了被古木奇石遮挡住的房屋。

此时月光似水,整个庭院都笼罩在苍茫的夜色中,这种淡淡的凄凉情调,使华丽的楼阁也染上了一丝哀婉。
全画笔墨精细,描摹入微,设色浓郁。画家袁耀擅长山水楼阁界画,他继承了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的画法。

“汉宫秋月”是袁耀经常画的一个传统题材,内容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背景,意在表现古代宫女孤寂幽怨的生活,聆听她们的悲泣,从而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一位年轻的宫女,她自愿远嫁匈奴和亲,在她的影响下,匈奴和中原得以和平相处,“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昭君出塞”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昭君远离故土和亲人的离愁别绪却被淹没在了历史的尘烟里。唯有用动人的诗画,来留存她的记忆。




《诗书画》系列新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