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笋鲥鱼: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东风三月初
2020/11/24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纷纷破土而出,大地和雨露的精华,全部凝聚在笋里。
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早在三千年前,笋就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馔,甚至有人称它为“蔬中第一品”。
说到笋的做法,它和肉类食物的搭配堪称经典,比如“竹笋焖肉”这道大家非常熟悉的家常菜肴,笋的清香和肉的醇厚完美融合,怪不得“美食家”苏轼都会对它念念不忘。
笋还有什么经典的吃法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郑燮一起来解解馋。
题竹石图
(清)郑燮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东风三月初。
为语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清代诗人郑燮的这首《题竹石图》,从诗的题目来看,是一首题画诗,写得别有意趣。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东风三月初”,诗人一上来就告诉了大家今天这道菜需要的食材和大概做法:三月初,我赶紧让厨师把挖来的春笋,和溯江而上的新鲜鲥鱼搭配煮食。
“为语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诗人紧接着还不忘记嘱咐厨师说:但你也别把笋全都砍完了,我还等着笋长大成竹,在竹荫下读书呢!
每年三月,郑板桥就让家厨“应时而食”,这是他的生活哲学。鲥鱼,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如今我们家中常吃的大多都是鲫鱼、草鱼等等。
鲥鱼可是大有来头,它和刀鱼、河豚,素来被人们称为“长江三鲜”,还有“鱼中之王”的美名,在古代是不可不尝的江鲜。由于过度捕捞,最美味的长江鲥鱼已经绝迹。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吃鲥鱼,由于鲥鱼鳞下富含脂肪,通常是带着鱼鳞一起食用。
清蒸后的鱼鳞融化成胶状,既保持了鱼的真味,又丰富了口感,所以苏轼又称它为“惜鳞鱼”,还夸赞鲥鱼的味道胜过鲈鱼不少。
另一种食材笋,是随时都可以吃到的菜,但被春雨滋润过的春笋,其实是最细嫩、水分最充足的。由于笋成竹需要的时间短,所以一年之中,只有三月初清明左右的短短十几天,才能吃到最好的笋。
这个时候的笋味道非常鲜脆,就算是生吃也十分清甜。鲜笋和鲥鱼这两种鲜美食材的组合,鲜上加鲜,任谁吃了都要连连称赞。
在吃笋这件事上,清代文学家李渔也颇有研究。他吃笋的思路很简单:如果笋单独吃,先用白水煮,略加酱油调味就可以了,复杂的调味反倒会夺走笋的鲜味,这就是所谓的“素笋”。
如果搭配肥肉一起煮,快熟的时候,要去除肥肉,留下一半的清汤,再加醋和酒调味,这就是“荤笋”。
民间关于吃笋的故事也数不胜数:相传,一个叫李笑的人准备去净慈寺,却在竹林中迷路了。
这时遇见了一个正在挖笋的人,于是李笑就向他问路,挖笋的人邀请他一起品尝鲜笋。
李笑吃过美味的笋后,顷刻间风雨大作,挖笋的人也不见踪迹。等雨停了他走出竹林,觉得自己健步如飞,后来竟然羽化成仙了。
郑板桥笔下的江南特色风物、人们念念不忘的珍馐美味和奇幻的传说故事,串联起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郑板桥爱吃竹笋,他诗文中的笋鲜嫩可人,同时他也是画竹的大家,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这幅《竹石图》。
▲《竹石图》清 郑燮
纸本水墨 120cm×5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的竹子依石而立,充满蓬勃朝气。
画家画笋,大多是像齐白石笔下那样圆滚滚的笋。而郑板桥的笋却是细长的,已经褪去了笋壳,开始径直攀升,处于笋和竹之间的生长期,极富春日气息。
想必这些就是他从家厨那里拦下的嫩笋,期待着来日长成修竹茂林,好在竹荫下品茶读书。
郑板桥画竹不拘泥于传统,下笔自成一家,画中竹枝疏朗,瘦劲孤高,一枝一叶仿佛都有着自己的生命。
画中的题诗,则是填补了画作右上角大片的留白,使得画作更具韵律感。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一生执着于画兰花、竹子、石头。他晚年辞官回到了扬州,以卖画为生,前来求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这可把郑板桥给累坏了,甚至还来了脾气。
他在《竹石兰花图》的题跋里“吐槽”:我终日写字画画,也没有一个休息的时候,累得我想要骂人。
可是三天不动笔吧,又想借助笔墨来舒展沉闷的心绪。今天早起后没什么事,朋友又来找我作画,我开心得拿起笔,画得十分潇洒。
他来得太是时候了,正赶上我技痒。如果赶上平时,跟我要画,我偏不画,不跟我要画,我就偏要画。对这位“怪人”而言,竹,不正是他理想人格外化的体现吗?
▲《竹石兰花图》清 郑燮
笋,对于古人来说是雅食,鲜笋鲥鱼的真味,于平淡中见神奇,不断向我们传递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韵味。
《诗书画》系列新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