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寒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2020/12/24 18:05:00 东方卫视诗书画
冬季万木萧瑟,众芳摇落,但却有一种花偏要在数九隆冬绽放,它就是和苍松、翠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的梅花。
梅花玉洁冰清,凌霜傲雪,它的清香在凛冽的寒风中弥散开来,让严酷的冬天也变得温婉多情。
古往今来,文人们吟咏梅花的诗词数不胜数,有人咏其风骨,也有人咏其神韵。
今天,我们就从唐代文人的诗作中,来欣赏一下洁白如玉、凌寒独放的梅花。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首《早梅》的作者,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一样的记载。有的说是唐代诗人张谓,也有的说是唐代的戎昱,似乎没有定论。
这首诗吟咏的是白梅,所以一开篇就用“白玉条”来点明主体。一树白梅,如白玉无瑕,素雅动人。
紧接着交代了白梅生长的环境,它远离村庄的道路,独自生长在小桥旁,桥下的溪水正缓缓流淌。
诗的前两句是诗人的所见之景,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心中之感。他初见这一树白梅的时候,不禁有些疑惑,这树上洁白晶莹的是什么呢?难道是冬天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吗?
再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因为梅树靠近水边,梅花早早开放了,他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早梅形似雪花,洁白如玉,诗人把它误认成积雪,是很正常的。而“以雪咏梅”,也是一种很经典的写法。文人们常常写雪说“如梅”,咏梅说“似雪”。
能以白雪比喻梅花,是因为梅树满树花繁,如雪势盛大;梅花色泽洁白,如白雪无瑕,而梅花飘飞的轻盈动势也像是雪花纷飞的景象。南唐李煜就曾有名句:“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说过了梅花和雪花的相似之处,那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南北朝时的阴铿说:“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梅花会和雪花一起随风飘落,但是被太阳照着,却不会一起融化。
北宋的王安石也有着自己的体验,他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远远望去就知道树上是盛放的梅花而不是白雪,因为有暗香浮动。
正是因为文人们对梅和雪的比较,以及“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区别,梅花有了一个别名叫做“香雪”,后来这还成了一个赏梅胜地的名字——“香雪海”。
苏州的光福镇有座邓尉山,那里漫山遍野都是梅树。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的巡抚大臣宋荦来这里游赏,就被“香雪盛景”深深地震撼到了。
繁花似雪,一望无际,暗香芬芳,弥漫数里。于是他在山崖上题写了“香雪海”三个大字,把邓尉梅花的特点概括了出来。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雪是晶莹飘飞的玉屑,梅是散落枝头的香雪,梅与雪交相辉映,在似与不似之间,让冬天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如果只有梅花独自绽放,缺少雪的点缀,必然显得单调。
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如果没有好的诗文相配,就不免有些俗气。所以踏雪寻梅,苦心觅句成了文人间流行的雅趣。
明代画家王谔的这幅《踏雪寻梅图》,就描绘了雪天时,一位文士带着仆从,在深山中踏雪寻梅的情景。让我们由近及远来仔细欣赏一下。
▲《踏雪寻梅图》明 王谔
绢本设色 106.7cm×6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路旁的山石棱角方硬,两株梅树苍劲挺拔,在冰天雪地中静静耸立,枝上梅花点点,白雪晶莹。画家用墨色来表现树木的阴阳向背,用留白表现出树干上覆盖的积雪。
山路上走来了一队人马,走在最前面的侍从,正拿着木杖带路。马背上的文士,目光深沉而专注,看见路旁盛放的梅花后若有所思,似乎正在有节奏的马蹄声中,静静地构思着诗句。
身旁的仆人,一只手拉着缰绳,一只手放在嘴边呵气,跟在最后的侍从,肩上还挑着行李。
他们身后的高山雄奇高峻,画家用大斧劈皴,描绘出陡峭的山峰和坚硬的岩石,线条遒劲,就像刀砍斧劈,气势十足。
画家在描绘山巅积雪时,采用了“借地为雪”的画法,以大面积的留白来表现积雪,山峰之上阴沉的天空和山间的云雾则用墨色染出,营造出“晚来天欲雪”的氛围。
全画设色典雅,意境高远。画家王谔被明代皇帝称为“今之马远”,这幅画的风格就正好验证了这种说法。不论是技法纯熟的斧劈皴,还是类似于马远的“马一角”式构图,都尽得精妙。
如果冬天也是一幅山水画,那白雪就是苍山流水,寒梅则是白云孤舟,缺一不可。那些踏雪寻梅的文人们,也让沉寂的冬天更加富有哲思。
《诗书画》系列新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东方卫视诗书画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东方卫视诗书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