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华人学者告诉你,大脑如何产生“肉欲”?
2017/5/11 学术经纬

    

     药明康德/报道

     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来源于生活。忙完一天的工作,我们时常陷入一个永恒的难题——晚上吃啥?而科学家们则往往将问题想得更深一步——大脑如何决定晚上要吃啥?

     今日,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刊发了一篇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论文。论文中,负责人Mark Wu教授与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群脑细胞决定了我们对蛋白类食物的欲望。

    

     ▲本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Mark Wu教授(图片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在神经科学领域,“吃些啥”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懂得均衡饮食的人类来说,我们自然可以自行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做到吃得健康。可是,对于其他动物来说,它们是否知道饮食均衡的重要性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在果蝇中设计了一套实验。他们在果蝇的饮食中去除酵母,这相当于去除了果蝇的蛋白质来源。“吃素”吃了一周后,这些果蝇又被转移到了含有酵母的环境。研究发现,它们开始疯狂地吃起了酵母,仿佛知道自己的身体缺乏蛋白质一般。更有趣的是,倘若在去除酵母的同时提供氨基酸(蛋白质组成部分),这些果蝇在一周后对于酵母的热情就大大减少。这也佐证,果蝇的确知道自己要注意饮食均衡——缺少蛋白,就得多吃点蛋白补一补。

    

     ▲“吃素”一周后,果蝇对酵母的需求明显上升(粉红色)。而补充过氨基酸的果蝇,对酵母的需求则并不大(绿色)(图片来源:《科学》)

     那么问题来了,果蝇是怎么知道要吃些啥呢?

     答案一定在果蝇的大脑中。为了寻找到果蝇大脑里的奥秘,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遗传学工具。在它的作用下,神经元会被随机“沉默”。如果能找到那些突然失去“肉欲”的果蝇,并寻找到它们体内被“沉默”掉的神经元,那或许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在这套工具的帮忙下,研究人员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特殊的神经环路,即一群相互沟通交流的神经细胞。当这条环路被抑制时,果蝇对酵母的食欲就有所下降。而当它被激活时,果蝇比寻常情况下要摄入更多的酵母。更有意思的是,无论开启还是关闭这条环路,果蝇的总体食欲不变。也就是说,这条环路仅仅决定了果蝇对蛋白类食物的偏好。

    

     ▲研究人员在果蝇中寻找潜在影响“肉欲”的神经环路(图片来源:《科学》)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让果蝇“肉欲”大增的同时,这条环路也能起到抑制糖类摄入的作用。当果蝇食物中的酵母被移除后,这条环路的一支会被激活,促进蛋白的摄入;而另一支负责糖分摄入的环路则被抑制,减少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这样一来,果蝇的大脑就能自我调节,在缺乏蛋白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更多蛋白摄入。

    

     ▲这条神经环路“多吃肉,少吃糖”的双重作用机制(图片来源:《科学》)

     这或许与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变化有关。研究人员在检视了这些神经元后发现,在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下,促进蛋白摄入的那些神经元会出现延长,活跃的区域也因此而增加。所以,这些神经元能释放更多用于神经交流的化学物质,改变果蝇的饮食习惯。与之相反,负责糖分摄入的那部分则没有出现类似的变化。

     在果蝇中的这项研究表明,“吃肉”吃少了,会影响大脑细胞的结构,从而让大脑对食物产生一定的偏好,最终影响动物的饮食习惯。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苦苦追寻的答案,终于浮出水面。

    

     ▲Mark Wu教授的科研团队(图片来源:Mark Wu教授实验室官网)

     “成年果蝇一般更喜欢吃糖,但当它们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大脑就会把蛋白质的优先级调高,并降低对糖分摄入的偏好。当这些果蝇遇到蛋白质时,就会对蛋白质更感兴趣,”Wu教授说道。

     这项研究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人们知道,过多摄入糖分对身体不利,而蛋白质又是塑身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目前,Wu教授与他的团队正在寻找能调控这一神经环路的分子。这些分子有朝一日或许能减少人们对糖分的摄入,从而轻易达到减肥健身的目的。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访问原始论文页面。

     参考资料:

     [1] Branch-specific plasticity of a bifunctional dopamine circuit encodes protein hunger

     [2] Study beefs up support for brain cells that control protein hunger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术经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