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
2022/12/30 15:00:00 首都健康科普

    

    

    图片/源自网络

     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

     疾病的成因是多因素,并且有概率,很少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同样,强迫症的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

     强迫症的成因大体分成两种: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1、生物学因素

    

     遗传:强迫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强迫及相关障碍的,个体患病风险高2-5倍,遗传基因相似度越高的家庭成员患强迫症的概率越接近。

     神经生化因素:一些脑部神经的损伤可能会引发强迫症,比如,癫痫、脑肿瘤、脑外伤等,一些感染和感染后自身免疫综合征损伤儿童的基底神经节,可能导致儿童突然出现强迫症状。

    

    2、心理-社会因素

    

     人格特点:15-35%的患者具有强迫性人格特征,如内向、胆小、认真、优柔寡断、严肃、刻板、循规蹈矩、追求完美等。

     家庭因素: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间亲密程度低、缺乏承诺和责任、对立和矛盾冲突较多等。

     诱发因素:患者常常可以追溯到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挫折、躯体疾病等,而且多数在心理压力状态下病情波动。青少年起病者常见的心理因素有学习压力、同学关系、恋爱挫折等,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过分严厉、教育不一致等。

     心理机制

     1、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强迫症是心理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在幼年生活经历中常常有某些精神创伤;

     2、行为主义学派——强迫症状的形式是构成焦虑反应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强迫动作或行为的操作条件化的结果;

     3、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反复出现的闯入性想法与他的信念系统(如绝对化、过高的责任感、完美主义要求和夸大危险的想象)相互作用,出现负性自动想法,引起负性情绪;

     4、人本主义学说——由于缺乏安全的需要,不信赖自己及外部世界,为了避免恐惧,他们安排规范自己的世界,使它变得可以预测并可以加以控制。

    

    图片/源自网络

     是不是有强迫表现,就是强迫症呢?

     正常人也会有一些强迫表现,比如保持秩序、检查门锁、车锁等。但表现轻,时间短,不觉得痛苦,不影响生活,这并不是强迫症,而只是具有强迫性人格。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更加频繁,更加强烈,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患者也承受着更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使得他们逐渐无法完成学习和工作,越来越回避外出活动和人际交往,最后他们的生活会慢慢变成一座孤岛。

     强迫症患者和强迫人格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内心是否感到痛苦。

     强迫症是可以治疗的

     治疗目标是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疾病的复发。

     1、 治疗原则包括:综合性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原则、优化治疗原则、全程治疗原则。

     2、 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上述方法的联合治疗。

     临床上一般认为,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理想治疗模式。对儿童青少年来说,由于药物使用的限制,心理治疗是首选推荐的治疗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00个人当中就有1~3个人患有强迫症,但只有1/3的患者寻求医学的帮助,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被确诊平均要经历7年,因此提高对强迫症的识别,鼓励患者及时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强迫症的治疗过程往往比较漫长,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信任及配合,大部分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病情都能得到缓解甚至治愈。然而仍有少部分患者仍残存某些强迫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学会和症状共处,积极生活,也是治疗强迫症的良药之一。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

     作者:吴淑云

     扫码关注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首都健康科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