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美食季的防龋提醒
2023/1/13 15:00:00 首都健康科普

    

    

    图片/源自网络

     春节将至,家里免不了要配备糖果糕点等零食,美食当前,牙齿的保护更需重视。糖和淀粉是诱发蛀牙的主要因素,享用美食前,先了解一下龋齿的相关知识,以便做好精准预防。

    

    图片/源自网络

     龋齿发生的基本原理

     致龋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

     唾液蛋白形成“获得性膜”,这种膜能牢固地附着在牙面上;

     在获得性膜的“保护下”,食物糖侵蚀牙齿,产生龋洞。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如何发现

     浅龋:龋损在牙釉质或根面牙骨质层内,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数是在常规检查时发现。

     中龋: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的浅层,临床检查可以看到或探到明显的龋洞,或在X线照相时发现。患者多有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在进食冷、热或酸、甜食品时,刺激进入洞内引起一过性敏感症状。

     深龋:病变进展到牙本质深层,临床上可观察到明显的龋洞,很深,接近髓腔。患者有明显与冷热酸甜刺激后的敏感症状,也可有食物嵌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

     龋齿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患牙的色、形、质呈现缓慢、进行性的变化和患牙感觉异常。

     如何预防

     1、清洁口腔应从婴儿出生开始

     婴儿出生之后,即使一颗牙齿也没有,家长也应每天用软纱布为孩子擦洗口腔。半岁左右牙齿萌出后,可以继续用这种方法擦洗口腔和牙齿表面。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清洁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建议使用牙线帮助儿童清洁牙齿缝隙。

    

    图片/源自网络

     2、学习养成刷牙习惯

     儿童2岁左右开始学习刷牙,适合儿童的刷牙方法是“圆弧刷牙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弯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选择大小适宜的儿童牙刷,每两至三个月更换一次,当出现牙刷毛外翻或倒毛时,应及时更换牙刷,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学龄前儿童很难完成精细复杂的刷牙动作,需要家长帮助和监督。

     3、合理饮食,保护牙齿

     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儿童应少吃甜食,少喝碳酸饮料,减少吃糖次数,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

     4、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后,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从而预防窝沟龋。窝沟封闭是一种无创技术,不会引起疼痛。建议6~8岁可以进行第一恒磨牙(六龄齿)的窝沟封闭,11~13岁可以进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

    

    图片/源自网络

     5、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在非高氟饮水地区的3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为“米粒”大小,3~6岁儿童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并应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儿童还可以每半年到医院接受一次牙齿涂氟。给牙齿刷上一层保护膜,其中的氟化物缓慢释放出来,可预防龋病。

     6、积极防范牙外伤

     儿童参加体育活动时,穿运动服和胶底防滑的运动鞋,防止跌倒摔跤造成牙外伤。必要时应佩戴头盔、防护牙托等防护用具。乘坐交通工具时应系好安全带。一旦牙齿受伤,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7、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及早预防牙颌畸形

    

    图片/源自网络

     吮指、吐舌、咬唇、咬铅笔、口呼吸、夜磨牙和偏侧咀嚼等儿童常见口腔不良习惯,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甚至颌骨畸形,应尽早戒除。对有口呼吸习惯的儿童,应检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治疗呼吸道疾病,及时纠正口呼吸。乳牙期或乳恒牙替换期发现牙颌畸形应及时就医,由口腔医生检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早期矫治。

     8、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儿童是口腔疾病的高发人群,而且发展迅速,为及时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儿童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日间手术中心 张莉)

     — 往期回顾 —

    

    

     扫码关注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首都健康科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