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衣节:愿天上亲人,清静安息;愿烟火人间,平安吉祥!
2021/11/5 9:02:56 中原生命礼仪

     十月一,送寒衣。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

    

     寒 衣 节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辛丑年十月初一

     宜祭祀丨忌落寞

    

     寒衣节,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日子。

     “十月一,送寒衣。”

     寒衣节,俗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北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中国“三大鬼节”,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亲人,谓之,送寒衣。

     但是如今的人们,知清明、中元者甚多,知寒衣节的却寥寥。

    

     天气寒冷,满地落叶随风扬。

     送寒衣不仅是传统习俗那么简单,给在世的人送棉衣、厚衣,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寒衣节最重要的一点:“尽孝和关爱老人!”这是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重要传统:“孝养父母,天经地义”

    

     寒衣节由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礼记·月令》中这样描述: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这一天,古代的帝王穿上冬衣,昭告世人冬天的降临,女人们会给家人穿上温暖的衣服。

     人们用秋收之物祭拜诸神与祖先,报告这一年的丰收与希望,祈愿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日子依然温暖如昔。

    

     寒衣节传说

     朱元璋“授衣”传说

     相传明初期,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

     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

    

     孟姜女悲愤交加、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

    

     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

     “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寒衣节习俗

     祭奠先祖,准备过冬

     祭奠祖宗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烧寒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准备过冬

     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寒衣节诗词

     今夜送寒衣,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寒衣节,过的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份心底的念想。

     怀念亲人,想念故友,他们真的离开了,又像一直在你身边不曾改变。

    

     《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虽然你爱的人已经离开了,但在爱面前,生死是渺小的。爱你的人,无论到了哪个时空都会爱你。

    

     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今日寒衣节,愿你所怀之人,不在远远乡;愿你所念之人,近在咫尺望。

    

     《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

     生死是我们唯一不能左右的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坦然而快乐地告别。

     比起害怕离别,恐惧死亡,不如去面对它,用爱去温暖它,或许这就是寒衣节最美的意义。

    

     《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把握当下,才是对逝者最大的祭奠;活得幸福,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凭谁问老衢。

     一壶酒,祭奠过往的追思;一缕香,寄托未来的希望。

     祝福亲人们一切安好,祈求我们岁岁平安。

    

     寒冬已至,暖暖添衣

     一年一年的寒衣,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

     让我清楚的知道:生活依旧在继续,身体健康,才是最好。

     送一件寒衣,愿天堂的亲人,不再孤冷;

     燃一段心香,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寄一份哀思,愿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

     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路,让天堂的故人不再孤冷,送上对故人的缅怀之情。

    

     逝去的亲人们,永远难忘我与你们相处的岁月,你们的音容相貌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逝去的亲人们,感谢你们,是你们的离去,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深入的思考。

     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啊!有生之年宜应好好珍惜。

     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等一切来不及的时候,而徒增悔意。

     寒衣节来到,逝去的亲人啊,愿你们一切都好!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

     祈愿亲人在他方世界,无有病痛、身心安宁。

     寒衣节,祭祀敬祖,烧寒衣。天冷加衣,送给你最亲的人最温暖的衣服。

     今日寒衣节,愿天上亲人,清静安息;愿烟火人间,平安吉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原生命礼仪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