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时,你的内心也会柔软起来
2019/1/14 4:30:00人人知医 人人自医
点击蓝字关注
学习,让改变发生!


阁主老师,什么是“知天命”?
要具备一颗敬畏的心。




“耳顺”呢?
对这个世界无亏。


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孔子还说了一句,说当人知天命之后应该做到一种状态,叫敬鬼神而远之。
有人说到了五十岁这个年龄,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天的意思,时也、运也、命也。
但事实上我们圣人想要表达的这个思想,不是这么没文化的思想,不是没深度的思想。
他真正想让我们具备的是一颗敬畏的心,知天命者,知天其道而不因势而忽之。
所以《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所谓不仁不是不仁不义而是没有区别。
对于人而言区别在于你有没有敬畏心,你有没有一颗真挚的明确的完整的,对万事万物发自肺腑的一颗敬畏的心。
那有了这样的一颗敬畏的心,我们人会怎样呢?
就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达到了人生在历程之中所抉择的第二个层面:该或者是不该。

我们现在想一想,问一问自己在做抉择的时候,是不是还是习惯于这件事情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是不是还在考虑今天我的所作所为,利大于弊我就去做,而弊大于利就不去做它了?
甚至我们很多人在行所谓善举的时候,也渴望拥有一些回馈的东西。无论是善名是善利,还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我们是不是仍然在比较利弊的关系呢?
但真正达到知天命的时候,这样的一切比较就会没有,或者会换一种更高层面的状态去抉择。
叫做为或者不为,就是该或者不该。
该而有利,上。该而无利,为。不该而有利,不做,还是善。不该而无利,不做,谓之善。
那这样的一种状态更多的会抉择于该与不该,为与不为,这是人生一个更高层面的生命的觉醒。
他到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中,他能够去明确自我与万物之间的这样一种平静的相处。
在立志后,不惑之后,会有应有的一种敬畏。
我们会明白没有万事万物的烘托,没有万事万物的相契、相连、相合,人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想想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河流,没有草地,没有一切能动的生命体,仅仅留下我们这一些所谓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想象一下,那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一种梦魇。
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状态,说明你还在求索的历程之中,你还没有意识到万事万物其实都可以把我们抛弃。
换言之我们这个人活着,怎么去证明自己活着呢?
能看得见,能听得见,能喘气儿,有心跳?
这些也可以是活着的证明,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一切变化,你会体会到周围的一切。
哪怕空气看不见,你能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呢? 完全可以。
这样的状态叫做醒,叫做觉醒,是醒着的。
当我们真正地失去了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感触,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感知,那么那样的状态,我们或许认为就是死亡。
所以人们为什么害怕死亡,是因为你不知道如果失去这个世界,我们会怎么样。

当有了这样的一种敬畏心,明白万事万物的存在,是帮助我们证明我们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越来越柔软,越来越觉得一切的状态是平等的。
那么第四个层面叫做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呢?
从表面看来就是你说好话和说坏话,赞扬我与批评我,对我而言已经没有区别。
看似是这么一个意思,但事实上内在的状态是:我对这个世界已经是无亏的一种状态。
赞扬我,我乐承之。批评我,我乐承之。都是一种接受的状态。
你骂我也罢,赞扬我也罢,我对这个世界上所做的,我心里面有数。不因你之赞扬而骄傲,不因你之批评而愧责。
这样的一种人生,就达到了最自然和完美的人生状态,这叫做耳顺之年。
方太集团邀请函|您的中医情怀,需要这样一个温暖的平台!
三十而立,你立的是啥?
40岁的人就可以“不惑”了么?
传说中的“降龙木”都去哪了?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打卡站桩、筑颜!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人自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