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全部保险在同一家公司买,会更不划算」?可能贵40%?
2021/9/6 12:43:58 小仙女的家族办公室
这是小仙女的第191篇原创


太长不看直接说结论
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股东追求高利润,本质上是有冲突的。我们作为消费者,希望以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更实用的服务。保险公司不可能所有产品都低利润,我们多选几家做个搭配,更划算。
但是产品太多、更新太快,我们作为消费者不懂、也没有时间去甄别,可以交给靠谱的保险经纪人来帮我们对比,保驾护航。
数据表明,一位优秀的保险经纪人,买同样的保额,可以帮你节省30-40%的保费。

经常有朋友问,那我全部保险在同一家公司购买,会不会更好,更划算,理赔更方便?
看怎么定义「好」,如果是指:保障好、性价比高、物美价廉,那么,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如果一家公司全部产品都是保障好、性价比高、物美价廉的产品,那么它可能已经倒闭了。
性价比高,这意味着,消费者用更低的价钱买到了更好的保障,而保障是有风险保障成本的。
风险保障成本,和多少人生病、多少人理赔、治病花了多少钱直接相关。这个和社会整体医疗条件、健康状态、医疗费用直接相关。
举个例子,在非洲某些地区医疗水平差,而中国医疗条件好,非洲人患病的概率比中国人高,赔付的可能性更高。比如,同一家保险公司,在非洲和中国,都是卖重疾险,非洲的保费肯定要更贵,所以保险费用也会更贵。
再举个例子,日本社会的医疗水平好、人均寿命高,这使得日本人可以获得很长寿,领养老金都可以多领几年。比如,同一家公司,在日本、中国、非洲都是卖养老金,应该是日本最贵,非洲最便宜。
消费者享受了好的性价比,变相地,企业成本上来,利润就降低了。如果一家企业,所有产品利润都是全市场最低,可不就离倒闭不远了吗?

所以,我们看到,市场上能够长期经营的保险公司,它们的产品相对市场上所有产品来说,有的有优势,有的没有。
有些产品是作为引流产品,甚至是赔本赚吆喝的。有些产品是作为赚钱产品的,保险公司有很高的利润空间。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些是买到就赚到。比如,远远高于市场利率的复利4.025%教育金、养老金。毕竟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5%,两年期定存是2.3%,现在三年期的国债,利率3.4%。五年期的国债,利率3.57%。
有些是买到就被割韭菜。比如某些公司非常低利率的年金产品、两全、长期意外险。
那么,哪些是买到就赚到,哪些是割韭菜呢?
事实上,我也说不上来。有些产品是绝对的差,有些产品是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有些产品是适用于普罗大众的好。
再加上,产品太多,更新太快,有些产品责任写得天花乱坠,满汉全席,但是不实用,很难理赔,作为普通消费者没能力、也没时间甄别。
所以,我们一般不直接推荐。我们经纪人在做的,是帮大家看条款、挑产品、看健康状况、对比产品,把诚意满满的产品,端到大家面前,保证您吃得开心,吃得放心,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
——保险请卸妆。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打破信息不对称的过程。

至于理赔方不方便,其实现在都是线上理赔,很方便。理赔一家,和理赔多家,对我们来说,没有本质区别。而且都是我在帮大家理赔,麻烦的人,其实是我才对。
至于理赔速度,举个例子,我一位同事,上午8点提交完材料,下午4点客户就收到理赔款了。

我们最近一份理赔数据表明,平均理赔时效6.9天,这里面包括了提交材料、补交材料、核保、结案、理赔放款的时间。而且,有部分是两年内出险,所以需要调查,使得理赔时效长。总体上来说,算是非常高效了。
其实,比起这个「麻烦」,我更愿意我的朋友们买到真正「高性价比」的保险方案,同样的保额,节省30-40%的保费。

多说一句,有时候作为股东的「好」,和作为消费者的「好」,是不一样的,瑞幸咖啡很好喝,价格又便宜,我是消费者我当然非常喜欢。
而如果是作为股东,瑞幸咖啡2020年的财务造假曝光,伤害了一大批投资人和股民的心,损害了中国即将上市企业的公信力。有黑历史的企业,我是不会买的。

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股东追求高利润,本质上是有冲突的。
一家公司很好,赚钱很多,可能是产品性价比高,可能是广告打得好,可能是代言人请得好,可能是楼盖得很高又气派,可能是股东爸爸能力强,可能是资源强,背靠大树好乘凉。
在资本市场,能够赚到钱的企业,依法纳税的企业,养活了一大群员工的企业,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但是我们作为消费者,我们说的好,更多是直指——以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更实用的服务。
比如之前的某安,现在的某邦,都是非常赚钱的现金流大牛。买股票可以,买产品,我们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不分年龄、身体状态、家庭情况、具体需求、预算情况,直接推荐产品,是不负责的。
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方案,对你来说「最好」,欢迎私聊我一对一沟通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仙女的家族办公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