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有意义吗?会不会一通胀就没了?
2022/4/19 10:32:22 小仙女的家族办公室
从业过程中,我其实还是遇到一些朋友觉得说,在通胀下,不管通过银行,还是储蓄保险来存钱,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都赶不上通胀。 这种感受也很难怪,因为过去几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惊艳全世界的高速发展阶段,也确实经历了中国最厉害的通货膨胀阶段。 我们反过来想哈,如果中国过去的通胀水平是通缩的话,就支撑不了这么高速的发展了,也就不可能有这么繁荣的经济状况,我们的收入也不会越来越高,日子也不会越过越好。可能是一个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惨淡境况。

—1 —
父母的积蓄让我们抓住了最后一波房产红利
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父母那一辈,年轻时每个月的工资好少好少,应该2000年以后才涨起来的。而且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那时候的理财工具是超级少的,基本就是存银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父母那辈经历了高达10%-20%高通货膨胀率的年代,但他们几十年下来,存下来的几十万、百来万、甚至几百万,这些钱真的就没意义吗?
我们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毕业后房价已经涨起来了,靠拿每个月的工资很难支付首付。
我先生是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就去了百度工作,拿着同届同学来说很不错的薪酬了。
他2008年毕业那会儿,父母提出说要考虑买房了,他雄心壮志地说,等自己攒够钱再买,不想靠父母。结果就是省吃俭用,攒钱的速度远赶不上老家广州房价的上升,更不要说工作所在地北京的房价了。
最后也是把自己工作几年的积蓄,以及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凑了首付,在广州买了一套房子。先生父母是国企退休职工,曾经买过基金,但从2018年后就深度套牢,积蓄基本来自于银行存款,几十万元,已经帮了大忙。
而我,也是靠谱青年一个,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从本科四年级开始,我就没有问家里拿过钱了,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都通过自己的奖学金、勤工俭学,以及跟着导师做项目来挣的,有时候还可以贴补弟弟的一些生活费。
我毕业后也是存钱小能手一个,在体制内拿着几千元的工资,以及一些出差补贴、年终奖,我第一年就存下了8万元,刚好遇到父母想在老家翻建房子,我这个8万元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而我毕业后就一直做固定资产投资,买住宅、公寓、车位,小房换大房,每年乐此不疲的折腾着。而每一次的倒腾资金(首付),除了自己的积蓄,往往外借债务中的大头,都来自于双方父母的积蓄。虽然每次借完,我们都在1-2年还清给父母,但可能隔个1-2年,就又要借了。
我父母都是广州郊区农民,理财渠道就更窄了,基金股票是不敢碰的,就是银行存款,但这个持续的动作,也让父母积攒下大几十万的积蓄。
我和先生都不是啃老族,我们收入不错、经济独立、孝顺父母,在生活上从来不需要父母的补贴,但在关键时刻,我们都依赖了父母的这些积蓄。
可以说,如果没有双方父母的百来万积蓄作为备用金,我们撬动不起这些操作,也就错过了最后的房产红利。
我们只是一个小缩影,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人是在父母积蓄的支持下,才能安上自己的一个家的。
—2—
我妈的一份储蓄险成了我同学买房的重要支持
刚才提到,我父母的存款工具基本在银行。唯一就是买过一份20年的储蓄险。
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我一个同学兼好友,也是计划买房,想问我借钱,我那个时候刚买完房子,我和我爸妈的积蓄已经被清空,但又很想帮这位同学,我妈就想起了这份储蓄险马上就到期,我赶紧去问了现金价值和到期领取手续,领回来差不多9万元。
这笔钱到账后马上转给了这位同学,成为他这次买房的最大一笔单笔支援,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且他买完后,这套房子在后面的1-2年就单价翻倍了,如果他错过了那一次,估计会长远的错过。
—3 —
父母的积蓄提供了重要的养老保障,让子女轻装上阵
父母这一代是计划生育完整的执行者。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上面四个老人,下面1-2个小孩,是我们大多数人肩上扛着的经济责任。
成为经纪人以后,我经常给客户做家庭风险管理和理财规划,而经济责任梳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几百个家庭聊下来,大家最大的经济压力都来自于房贷和教育。
每每提及父母赡养,大多数的反馈都是,父母有积蓄和退休金,不需要子女去负担,有时候还反过来照顾子女的开支。
所以父母过去几十年存下来的积蓄,让自己的养老提供了保障,让子女身上的担子卸下来了一些。
—4 —
如果父母不做储蓄,会不会能把握更多发财致富的机会?
看到这里,应该不少人要说了,这些积蓄,如果当时没有存下来,而是拿去做各类投资了,一定比现在好多了。
诚然,我们父母这一辈,主要经历了三个重大机遇,房产、经商、股市。如果把握住了其中任何一个,结果会大不同。但问题也来了:
1. 身在时代当中,真的每个人都能识别出哪些是机会吗?
2. 看到机会了,就每个人都能把握得住吗?
3. 把握住了的人,最后都能守住了胜利果实了吗?
还是来看看我身边的几个例子:
案例1: 放着1千元100平米的宅基地没买
我爸妈在广州郊区,当年还可以1千元买一块宅基地(大约100平米左右),我后来听到,两眼都发光,我说,老爸你干嘛当年不去买个十块八块地啊,哪怕放着不建房子,现在也发达了。
我爸白了我一眼,那时候房子哪里值钱啊,想着买来也没钱去建,放着长草啊?!
后来,镇上开始有商品房了,2000元一平米,当时家里来客人,她已经买了,聊起这件事。当时我们就当作是听别人家的事儿,觉得买一套房子要好几万呢,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也不缺住的地方,更不会到镇上去住,所以就当故事听了,不会去做的。
案例2: 下海经商了,但到头来一无所有
刚才那个例子,可能也有朋友会认为,那是因为我爸爸没看到更长远,所以没把握住方式机会。那我说一下敢于去把握机遇的案例,
我和先生家里起码有4个以上的亲戚或身边家庭,在90年代下海经商了。有从政府部门的、有从国企的、有从事业单位的,就是都是扔下当年的铁饭碗、金饭碗去追求发家致富创业之路的。
可以说,这些亲戚都曾经辉煌过,穿最好的衣服、下最好的馆子、小孩玩最新的玩具,但后来也都纷纷在某一次的市场变幻中败下阵来,失败的原因都惊人的相似,没能预判到市场风险、盲目投资,一旦出现市场变动,现金流就断裂了,或者经营不善,自己就把公司关掉了。
4个当中,有1位是通过创业获得了不错的生活。而其他3位,都落下了一无所有,本该退休了,还要去干辛苦活,自己养自己的境况。
案例3: 股市里赚过很多钱,但后面也哪里来哪里去了
我身边也有亲戚朋友曾经把握住了股市的红利,真是股市大涨的那几年,赚到了不少钱。但股市里,并不是一门买的技术,而是撤的技术。懂买不懂卖,最后的结局往往就是赚来的钱也亏回去了。
所以,每当聊起说,买储蓄险连通胀都赶不上的朋友,背后的想法一定是希望做更高收益的投资。而要做更高收益的投资,不仅要求我们能识别到把握住机会,还要能控制住风险。真正做到的人,乐观来看,应该20%都不到。因为,真的太难了。
那为了这20%能跑得赢通胀的概率,
我们愿意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
愿意all in 多少本金?
以及愿意承受多少本金亏损的代价呢?
如果以上问题我们都无法有很多明确把握和清晰的想法的话,各种理财工具都分散配置,既有冲锋陷阵的进攻性投资,也有安守城门的安全型储蓄,会不会更妥当呢?
胡适先生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
储蓄险,3.5%的复利率,不代表一定能对抗所有的通胀,但是比起银行存款、比起不做储蓄、比起本金亏损,起码已经能让我们积攒下一笔安全资金。
●●●
推荐阅读:
[关于产品]
*邦「传世金生年金」,买给宝宝做教育金怎样?
存钱,保本增值,推荐一款领取本息超高的理财险
15年期「国债」,每年4.85%,30万变50万
要不要买香港的分红理财保险?和内地比谁更香?
[关于孩子教育]
要花30万择校费,送女儿去读小学名校吗?
带着爸妈的爱,奔赴星辰大海| 陪宝宝一辈子的礼物
只是存压岁钱,却让我的孩子学习珍惜、负责、感恩
一年5万,10年就攒够孩子上学钱和自己的养老钱!
[关于保本储蓄]
参加完外婆喜丧,我开始给妈妈存100万
安全垫资产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存5年期的储蓄险?
储蓄是富人思维:90后还能通过存钱改变现状吗?
到2045年,还有4.5%的大额余额宝,政府兜底
小白存钱| 七年就是一辈子,陪你从女孩到独立女人
银行定存利率下调到3.25%,年化4.85%长期理财能买吗?
[关于独立女性]
为什么说花钱更少是优势,能够帮我们走得更远?
结婚之前,先谈好钱| 家庭主妇该如何配置养老金?
小仙女故事 | 那个五年级得红斑狼疮的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把老友记搬到现实,我们在珠江新城开了一家清吧
找男朋友一定要注意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不管是单身女青年还是老阿姨,我们的快乐都是钱给的
我约见了一位离婚律师| 20-30岁单身女性自我成长
25-35岁,女人的黄金时代和自我成长| 工作、婚姻和钱
[关于保险行业]
要非常专业,才能招募组员吗?| 你比千万富翁更有价值
加入明亚的新人伙伴,都是什么来头?|万物之中,成长最美
卖保险,low吗?我很快乐,也很自豪。
众生都将就,你更加认真专业,就能获得红利
26岁女生,从外资银行辞职当保险经纪人,靠谱吗?
25岁,年收入30万和200万,十年后会有什么区别?
写给新人小伙伴,也写给25-30岁的女生
小白入行、没有底薪、对销售身份接受无能,我还能当保险经纪人吗?
你的一天,价值3000 | 抓住黄金200小时,年入30万
我身边优秀的同龄人——对自己狠得下心,下得了手
团队储蓄险训练营 | 我们是怎么突破储蓄险的?
买理财型保险,大小保险公司,有区别吗?
你好,我是柔仙
用专业、高格调来做保险
长期招募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的团队,
欢迎和我聊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仙女的家族办公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