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女拆书|香帅《钱从哪里来4》:普通人怎么才能一直有饭吃?
2023/1/26 12:05:25 小仙女的家族办公室

这是小仙女第251篇原创
过年读香帅《钱从哪里来4》,其中第七章和我们最切身相关,讲到数字技术、平台网络背景下的社会趋势、职业变迁、职业选择/转型,个体如何对抗规模化,怎么做超级个体,普通人怎么才能一直有饭吃?
摘录十条最精彩的笔记,也给大家拆拆书。
(一)
丘吉尔: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比如疫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危机。但是却有一些行业逆势增长,不是发国难财,而是满足到市场需求、及时求变,提供了及时的、恰当的服务。
(二)
人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什么是适合的人呢?在对合适的理解上,这些企业是有共性的。
1 双方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要契合。
一个期待朝九晚五过安稳日子的人,就不太适合创业公司;
一个野心勃勃、能量无穷的人在大型国企、机构里卷,也不会感到舒适。
合适与否会非常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凹造型、立人设是不可持续的,时间长了一定会走样。
小仙女:如果你想要了解你的职业兴趣,能力,价值观,欢迎和我聊聊,我给你分享测评工具,和一起解读。
2 企业普遍看重工作技能而不是专业知识的匹配。
伴随数字化,很多专业知识都在被标准化、模块化、程序化。就像智能手机、傻瓜相机取代专业人士,就像年轻一代几乎人人都会开车。
知识,只要愿意花时间,很多知识可以被低成本地习得。
但是技能,卖油翁式的唯手熟尔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操,会沉淀出经验。
(三)
三种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技能:
1 创意:分析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
2 社交智慧:人际融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引导(影响)能力
3 手艺:机械操作能力,手指灵活度,协调和照看他人
PS:多说一句,有位朋友在卫校当老师,我们问你们学生就业怎样,哪个专业最好?
她说是康复理疗科。是呀,意料之中!康复理疗很花钱,持续时间长,很个性化。
就不用说康复理疗了。大家现在压力大,很多喜欢去按按身体做做spa,按得好不好区别可大了。
像我们去练普拉提私教,每节课也是很贵,但是教得好不好还是区别很大,好老师和稀缺和热门。收贵一点很多人还是愿意,我2022年练了一年,现在身体都几乎不会有任何酸痛了。
(四)
薪酬:软技能VS硬技能,和薪酬有什么关系?
月薪1万,3万,5万的理财师,专业知识要求区别不大,主要是软技能的差别。
对于社交智慧型人来说,薪酬(发展)和创意技能成正比。比如保险经纪人,如果还能够懂一些理财规划、财税/法律/房产/职业咨询/心理咨询,就会更突出。
多学科多领域只是让经纪人更能够多角度看事情,更能够更全面到位理解客户的需求,给出行之有效、愿意落地、能够落地的方案。
同样地,创意类(专业类)技能工作者,薪酬和社交技能成正比。比如很多实验室导师、科研大神其实是社牛。比如罗翔老师发略显枯燥的法律课,上得妙趣横生。比如科技类公司的创始人、合伙人。
但是靠很硬的技能吃饭的人,没有社交技能也不怕。硬技能足够硬,就不一定需要软技能了。比如:数据科学家,区块链工程师,集成电路工程师。
(五)
天赋和技能
技能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创意(分析)类、社交类、手艺类都可以。
技能不是天赋。我们也许永远讲不成李诞,写不成金庸,变成造火箭的马斯克,变成创造奇迹的乔丹。
但这无关紧要,天赋让人闪闪发光,技能让我们赖以谋生,脚踏实地。拥有哪种,都是足够幸运。
(六)
创意(分析)能力怎么来?
(强烈建议看原文,p226-227)
在很多工作学习场景中,我们说的创造性、创意,其实是大量阅读和思考的结果。
你只读一本书,很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
但读得多了,就会去思考逻辑、脉络、演变,甚至相互的冲突。
慢慢长期加工,散落的知识变成一张网,阅读广度拓宽,深度加深。会触及到很多自己之前想不到,别人也很少去想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创意和分析能力的本质。
有的人可能有很多知识,但不一定很有分析能力。可能是ta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也可能是ta缺乏组织加工的过程。
(七)
消费的驱动力从“饮食男女”,转到“爱与尊严”
随着没有匮乏记忆的90后00后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的消费从“有用”转型到“有益”,而这会传导到个人的职业生涯。
我们对价值、服务、商品的定义和边界都发生了变化。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倾听师、普拉提教练、导乐师(在产房陪伴产妇的人)、宠物医生、营养师、剧本杀编剧、脱口秀演员、帮忙喂猫猫狗狗人...
这些职业要求的技能,属于“下一个潮汐”,是更面向未来、更具有上升通道的职业选择。
(八)
女性力量崛起
女性大脑的全脑链接更强,思考问题时往往会考虑更多信息,包括他人感受、立场和观点。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职场表现都大幅度提高。
法国哲学家傅里叶说: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
女孩子们,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也不要辜负托举我们的家庭,特别是女性长辈。
PS:今天看到一段话,特别感慨和感动。也分享给大家,出处:微博苏河湾36c。
我觉得我妈真的很通透。
一个老一辈的不要孙子,可以的话要孙女,其实就是活明白了。男人哪怕是对亲人的爱,也就那样,因为吃到的资源多,所以足够自私。
我对朋友说,我妈妈身上也有很多我们常说的,传统女性的思维和做法,不是好或者不好。是她给我感觉是,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所以不给我设限,替我省钱,不对我做任何要求,也不让亲戚来要求我,也不让我爸要求我。
朋友说:枷锁是社会的,爱你是她个人的。
(九)
组织结构小而美,层级雇佣被平行协作取代,是未来社会的趋势。
(强烈建议看原文!p246-250)
两个推手:
1 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工具的推广
你是优秀的专业人士,你个人更容易被看到。不一定要通过大公司。摸鱼越来越难(去信息不对称)。
协作也不再是问题,很多工具:企业微信,钉钉,飞书,腾讯会议...
个体对于传统层级型企业的人身依附程度越来越低。
2 服务经济的崛起:劳动雇佣资本
服务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几乎是最重要的资源。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分配权和话语权。比如律所,会计师事务所都是人力资本掌握话语权的样本。
现在是劳动雇佣资本的模式:人力资本在服务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话语权越来越高。
拥有数据资源的平台,成为社会经济中最有权力的存在。
平台加剧了“劳动雇佣资本”,给个人提供了新机会。个人和平台,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十)
长期趋势的力量,不可抵挡
时代一粒尘,落在个人头上是一座山。
数字技术和网络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结构和组织形态。劳动技能和劳动关系,也在改变。
或许以后,公司的概念会慢慢消亡,每个人会变成为自己负责、为他人提供各种服务的超级个体。
你只有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规模化。
我喜欢的、关系好的一位博主姐姐,她说:我是做情感咨询,职场咨询,和家庭咨询的。
一次咨询1小时,400块钱,读者有问题,可以一直来咨询我(小仙女:我就咨询过3次)。
一个女生来找我咨询职场、婚恋,结婚了又来找我咨询家庭,以后有孩子了甚至可能让孩子来找我咨询。
我不追求做大做强,但是只要我一直做下去,打磨自己,就一直有我的一口饭吃。
我觉得这位姐姐是对抗规模化的、小而美的一个样本。
你找到你的那一口饭了吗?如果还没有,你的那一口饭,可以是什么呢?
朋友们,我们共勉[玫瑰]
新年快乐!
参考阅读:
从自我的职业价值观,来判断一份工作我能不能长期做好?500强金融集团管培生离职,我的思考和感受
钱、权、稳定、自由,你为何而工作?来测测职业价值观吧
和公益人、高管、大厂人观影:自我探索和有意义的工作
人生3种核心资源:我怕33岁失业,怎么提前预防和转型?
你好,我是柔仙
用专业、高格调来做保险
长期招募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的团队,
欢迎和我聊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仙女的家族办公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