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维
2019/10/5 7:00:00火鸟 幕僚说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够努力了,却还是看不到生活有所改变,就像原地打转。内心就像陷入了一个迷宫,迷茫而焦虑。
我们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改变,所以一直都在绕圈儿。
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
那如果这个层次的思考失效,我们又该如何找到出路呢?
1
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个正三角形?
如果局限在平面思考,那这道题就是无解的。而如果我们能将思考从平面扩展到“立体”,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个三角锥,也就是4个正三角形。
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你很穷,要求自己少买衣服少花销,能走路绝不坐车,有朋友在绝不主动买单,你会为自己省了几块车钱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会过日子,也会因为贪了别人的便宜而觉得自己聪明。
可是,你从来也没有意识到,你眼下的生活被太多琐碎的事情所填满,内心被各种鸡毛蒜皮的算计所占据,这反而让自己可控的时间越来越少,身边的朋友也渐渐疏离。
其实,你的穷,是一种心态上的穷,思维宽带太窄,自控力稀缺,真正能让你富足的,是摆脱你的“穷人心态”,懂得长远地为生活打算。
你很忙,天天周旋于各种会议,报表,为了赶上进度,加班加点,可是,这样连续几天的加班之后,你又开始陷入一种需要休息调整的状态,这时候你会开始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把事情往后拖,结果当别人来催你的时候,你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加班周期,奔波忙碌。
可是,你也从来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周而复始的繁忙状态只会让你陷入一种高效率的假象中,你的工作并没有因此变得出色,反而因为紧张忙碌而漏洞百出。
真正能让你摆脱工作负循环的,不是加班加点的穷忙,而是懂得做好计划,提升能力,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
2
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你眼下的难题,往往需要提升一个思维层次来解决。对于某些问题,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平面,即二维,我们就无法找到问题的解。相反,如果通过升维,从二维升到三维,我们就能轻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
如果说,一个点代表的是零维,一根线代表的是一维,一个面代表的是二维,一个体代表的是三维。那么,“跳到更高维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从零维跳到一维,从一维跳到二维、甚至三维。
1、点线面体思考法
如果眼前问题是一个处于“点”上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试着跳到“线”、“面”,甚至“体”上去看。这就是“点线面体”的升维思考方式。

阿里巴巴的曾鸣老师曾经分享过阿里是如何运用“点、线、面、体”去构建战略的。
他说:对于阿里来说,“面”就是平台。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帮助平台上的玩家广泛联接,享受网络效应的好处。淘宝就是典型的“面”。
“线”就是平台上的众多商家。
“线”的兴旺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就是性价比,同样也取决于生产效率和营销能力。大部分“线”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优化流程,包括生产和营销合作。
而“点”则是每一位服务参与者。
“面”的崛起,必然会催生新的“点”的产生,比如滴滴的司机、美团的外卖配送员、知乎的知识类大V、喜马拉雅的广播播主。
最后一个是“体”,“体”是由“面”扩张融合而生的。
“面”是“体”最根本的组成要素,在“面”的扩张过程中,如果有足够强大的基础,也许还会衍生出其他的“面”,进而形成一个日趋完善的“体”。
以淘宝为例。因为支付和信用是淘宝市场的根基,淘宝孵化了支付宝。但支付宝也逐步走出了淘宝,变成了一个独立第三方的支付平台,并逐渐演化成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发展出多种创新普惠的金融服务,形成了另外一张新的“面”。云计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撑所有淘宝卖家的电商云,然后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创新服务。
这些“面”互相交错融合,推动了中国经济升级换代,形成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经济体。
因此,对一个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点线面的思维方式思考:“企业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因为,必须要先搞清楚公司的愿景和能力,然后才能做出决定:公司是具体能力的提供者,还是产品和服务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场/平台的建设者?这个问题一旦明确,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点、线、面、体”思考方式可以用到这样两种场景,第一个场景是用“点、线、面、体”去思考该选什么样的工作;第二个场景是用“点、线、面、体”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
先来说说第一个运用的场景,即如何使用“点、线、面、体”去做工作的选择?
“体”代表的是时代的大趋势。
千里马好吗?当然好,但我现在开汽车。
手写笔记好吗?当然好,但我现在都用印象笔记做复制黏贴,或者用讯飞做语音输入了。
LV的钱包好吗?当然好,但我现在出门都不带钱包,直接拿手机付款、刷卡,进地铁了。
这就是时代的大趋势,仿若车轮一般、滚滚向前。
那么,“面”是什么? “面”指的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就好比两个大学同学毕业时一个进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十年之后,两人完全不同。
为什么?因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业的趋势。这两个行业不同,一个是欣欣向荣的互联网行业,一个是不断没落的传统媒体行业。
即使自己的事业做得很好,但如果整个行业处于下沉趋势,那也会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着头等舱一样,没什么意义。
那“线”又是什么? “线”指的是小经济体的发展,也就是你所选择的公司的发展状况。
那什么是“点”?“点”就是自己,是指我们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长?还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们处在同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同一个行业中,又在同一个企业中,那么个人发展的好坏,关键就看这个“点”了;但如果我们所处的行业不好,所在企业有问题,即使“点”本身非常优秀,也有可能会遇到非常巨大的发展瓶颈。
所以,当我们遇到换工作这个问题时,如果只是考虑“点”,那就是这个工作的薪资如何?公司离家近不近?老板好不好?我个人能不能获得提升空间?但如果我们将思考的维度再提升一些,就会这样思考:这家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未来1-3年内会不会被并购?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产业?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哪些趋势是确定的?哪些趋势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
这就是升维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于“点”的问题,来到了更高一维或多维去进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个运用的场景则是用“点、线、面、体”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
这里的“点”说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可能是同一门学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学科的。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都有谁?他们最知名的画作和雕塑都有哪些?这就是“点”。
如果把一些“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联结在一起,那就会成为“线”,这些“点”可以来自于同一学科、领域,也可以是来自不同地方。比如:当我们把西方艺术家按照时间和风格的顺序联结起来,就会形成一条“西方艺术史”的脉络,这就是“线”。
“面”则是将具有关联的线编织起来,编织的过程正是我们思考、联想和整合的过程。比如:当我们将西方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作品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经济政治发展、人文思想等内容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的风格、思想与其所处时代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将其编织到一起,就会形成一个“面”。
“体”的出现就比较难了,因为“体”需要非常多的积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人生阅历、见识的积累,人与人交流的积累,而思考则是长期的思考,很难一蹴而就。当积累与思考积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体”也就是“体系”就会逐步呈现,日渐完整。比如:当我们将西方艺术史的整个面与中国艺术史的整个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较,去整合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催生“体”的形成。

2、长线思维思考法
除了用“点、线、面、体”的方法去升高思考的维度外,还有一种升维思考的方法,即从时间、空间的角度来思考。
比如,在华尔街,一家公司每个季度财报上的数据都得要足够亮眼才会获得资本的青睐,因为他们注重的是短期利润。
不过,“亚马逊”公司却不以为然,反而选择以长线思维牺牲短期利润来获取增长。
在“亚马逊”CEO贝索斯的观念里——
所有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无论现在多赚钱!
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现在亏多少钱。
在他看来,如果在你做的每件事情中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会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如今,“亚马逊”颠覆了书店,把美国最大的书店巴诺击败了;也颠覆了超市,它的市值超过了美国前10大零售店的市值总和;甚至颠覆了计算能力市场,其作为一家电商,居然进入到云计算的行业,而现在Oracel,IBM,惠普,Dell等等这些世界有名的传统计算公司巨头的市值加起来,都不如“亚马逊”。
而贝索斯自己,身价飙升至超过千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如果你准备投资理财,不妨从更长的周期去考虑,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复利效应;
如果你准备学习成长,不妨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给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践行的动力;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妨从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思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当把思考架构于时间之上,我们的思维视角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
总结,当无法在既定框架中彻底有效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该求助于升维思考力。它会帮我们打开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个更高的梯,让我们有机会去俯瞰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让我们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决定与选择。
人类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你就等于拥有了一种超越天性的能力。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幕僚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