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当一家10口人都在盼你死…
2019/10/22 13:23:57 幕僚说

     人的平均寿命是75年,

     狗的平均寿命是13年,

     牛的平均寿命是15年,

     而这头牛为一个家任劳任怨耕耘了40年,

     全家10个人却盼望它早点死。

    

     9年前,

     韩国上映了一部纪录片叫《牛铃之声》,

     讲的是一个八旬老人与

     相伴四十年老黄牛之间相互陪伴的故事。

     导演李忠烈耗时三年跟拍,

     拍成79分钟的纪录片,

     一上映便口碑爆棚。

    

     被誉为'在冷冻里看见绿色的温暖胶片',

     200万人民币的拍摄成本,

     却创下300万人观看,

     1.2亿(人民币)票房,

     揽获诸多大奖,

     成为韩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纪录片。

    

     甚至韩国总统李明博亲自去影院观看,

     接见导演李忠烈,

     称赞《牛铃之声》唤起了

     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

    

     影片开始是一对年过八旬的

     老夫妇在一座塔前跪拜,

     为亡者祈祷,

     妻子问:“你一定会伤心吧”,

     老人沉默了一会说:

     “死都死了,别再说了”。

    

     老人崔元均和农妇李三顺是一对生活在

     韩国京北山区中的老夫妇,

     年届耄耋的他们仍无法放下手中的活计,

     终日往返小家和田地之间。

    

     老人在8岁的时候因为针灸左脚坏死,

     留下残疾,行动不便,

     农活成为一大难题,

     幸亏家里有一头黄牛常陪伴左右,

     老人天天驾着牛车去田里劳作,

     养活了家里的9个孩子。

    

     春去秋来,烈日寒霜,

     时间在重复中缓缓流淌,

     眼看孩子们全都长大成人

     走出村庄四散天涯。

    

     老人却离不开这片土地,

     离不开陪伴自己几十年的老牛,

     老黄牛见证了自己从年少到迟暮,

     从青丝到白发,

     在老人心中老黄牛是朋友,

     更是家人。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老牛的四十年便是最深情的守候。

    

     但老黄牛的寿命早就超过了生命的极限,

     毛色斑驳,行动迟缓,

     眼神浑浊,老态毕现,

     兽医说:牛顶多还能活一年。

    

     老人挤出个笑容回应道:

     “不,都不是真的。”

     即使这个宣判,

     早就在老人心里预演了千百遍,

     他还是选择自欺欺人,

     是不是我不信,就可以假装没发生。

    

     他依旧像往日一样赶着牛车,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即使老黄牛已经一步三颤随时都可能倒下,

     老人依旧不愿让它停下来。

    

     这种执念和倔强让人费解,

     难道他不心疼老黄牛吗?

     难道非要压榨它至死吗?

     看似狠心的老人其实比任何人都疼爱老黄牛。

    

     虽然老人每天把牛赶到稻田里,

     其实牛只是在田埂上悠闲吃草,

     而老人却跪在地上拔草,

     用镰刀一点点收割。

    

     当其他农户早就用机器取代传统农耕工具时,

     他依然坚持亲力亲为,

     因为怕机器收割太浪费。

     尝过穷的人,最懂珍惜。

     每次粮食丰收后,

     就寄给远方的子女。

    

     相较于老人的沉默寡言,

     妻子则更显得喋喋不休,

     常常因为世俗琐事抱怨。

    

     因为吃醋抱怨:

     “你对一头牛,比对我还好。”

     “老牛跟错了人,

     我嫁错了郎,我这辈子倒霉了。”

    

     因为喂牛抱怨:

     老人不买现成的饲料喂牛,

     而是每天早上起来割草做饲料喂牛,

     非常的麻烦费力。

    

     因为不打农药抱怨:

     为了保证草料的营养的无污染,

     老人坚决不往田里喷洒农药,

     别人打农药,

     他马上给牛戴上笼头,

     怕牛吃到毒草。

    

     已经分不清养牛是为了劳作,

     还是劳作是为了养牛。

     可是老人却乐此不疲,

     沉默寡言的老人每次谈起老黄牛,

     都是一副神采飞扬的自豪样,

     无神的眼睛都好似有了光彩。

    

     一次老人睡着在牛车上,

     是老黄牛一直把他平安的送到家,

     路上遇到其他车还会躲车。

    

     他们相依相伴走过了半生,

     彼此默默相守。

     老人说:“对我来说,它比人更好,

     虽然它不是人,不会说话”。

    

     就连周围的人都说:

     “这头牛,比你孩子还好。”

     老人只能心酸地笑笑,

     不去细思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年老凄凉的余生。

     妻子说:“没有这头牛,他大概早死了。”

    

     老黄牛已经颤颤巍巍了,

     老人何尝不是步履蹒跚呢?

     一人一牛都到了无力抗衡天命的年纪了,

     病和痛全都找上门来,

     就算医生已经警告老人不能再劳作了,

     老人依然倔强地在清晨赶牛去田里。

     他说:“人只要活着就得干活,除非我死。”

    

     那份执拗和顽固让人不解,

     直到他病情越发严重,

     子女们终于穿的光鲜亮丽开着车回来了,

     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

    

     老人默默地坐在一边,

     孩子们絮絮叨叨,

     很热闹老人却越落寞,

     明明是最亲近的家人,

     中间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老人一直没有说话,

     直到听到妻子子女商量着

     把老黄牛卖掉才有所动容,

     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悲凉和无奈。

    

    

     妻子说:“老牛都走不动路了,

     没什么用了,不如卖了。”

     明明在说牛,却听起来异常刺耳,

     是啊,牛老了,没用了那就卖掉,

     那人老了呢?没用了该怎么办?

     难道也要被抛弃吗?

    

    

     迫于子女和妻子的压力,

     老人把老牛牵来牛市场,

     但因为老牛实在太老了,

     根本没有市场,

     老人却“狮子大开口”开了一个天价,

     引得围观的人嘲笑讥讽。

    

     在牛贩子眼中,

     牛只是一个劳动工具,

     当牛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之后,

     便能随意抛弃。

     而在老人心中,

     这不是能用钱衡量的。

    

     老黄牛或许也感受到了周围的一切,

     眼睛里竟然掉下眼泪来,

     印度教里说,

     牛的眼睛里映射着整个世界。

    

     就算它不会说话,

     感情也是相通的,

     那个眼泪像是一种被守护的感动,

     也像一种受人嘲讽的委屈,

     最懂老人的或许就是老黄牛,

     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一生。

    

     老人开的高价自然没有人肯买,

     他正好有理由把牛牵回去。

     我们或许明白了老人为什么始终不听劝阻,

     就算年老也不愿意闲下来的原因。

    

    

     因为他在与岁月作斗争,

     他在证明自己并非无用,

     唯有劳作才能让自己创造价值,

     虽然天命不可违,却依然不服老。

    

    

     对老黄牛也是如此对待,

     如果老牛闲下来了,

     那它很快就会死掉,

     只有让它感受到存在,

     才能坚持走下去,坚持活下去。

    

     果然,

     本来兽医预言只能活一年的老黄牛,

     又活了三年,

     直到第三年的冬天的某个早晨,

     老黄牛倒在了牛棚没有起来,

     任凭老人如何呼唤拖拽老黄牛也挣扎不起来。

    

     生命就是这样,

     就算是推迟,该来的还是得来,

     人类从不具备与上天讨价还价的能力,

     能做的也只能是各安天命。

    

     老人最后抚摸着老黄牛的头,

     给它梳理毛发,

     剪断了老黄牛身上

     系了一辈子的铜铃和鼻环。

    

     做最后的告别,

     然后缓缓地说:“放心地去吧。”

     老黄牛像了却了所有心愿一般,

     闭上了眼睛。

    

     铲土机里的土一点点覆盖在老牛身上,

     逐渐全部掩埋,

     老人在掩埋处撒上老牛生前爱喝的米酒,

     今生,只能先送你到这里了。

    

     失去老牛的老人身影越发单薄落寞,

     让人心疼,

     老人坐在枯树旁,

     手里的牛铃被风吹得悠悠作响。

    

     他在想什么?

     或许会想到老牛为这个家庭奉献的一生,

     或许会想到自己与老牛互相扶持的时光,

     或许会想到自己繁忙的一生。

     铃声远去,感动依旧。

    

     整个纪录片没有华丽的场景,

     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

     没有深刻的台词,

     只有朴素和真实的镜头,

     平铺直叙的对白和真实感人的故事。

     却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李忠烈是韩国独立纪录片导演,

     在拍这部纪录片之前,

     因为事业失败,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正准备自杀。

    

     拍完这部纪录片之后,

     牛死了,他却活了,

     他不仅救赎了自己,

     也感动了整个韩国。

    

     回想当年,

     李忠烈感慨万分:

     “老爷爷和牛,

     像药一样治愈了我的自杀倾向。”

    

     纪录片的结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牛只,

     和为养育儿女受尽苦难的父亲。

    

     很多人的父亲都是这样,

     父爱如山,从来不说,

     却始终默默地为你做好一切,

     不邀功不抱怨,

     爱得深沉又安静。

    

     曾经的父亲是我们心中的超级英雄,

     像钢铁巨人一般保护着我们,

     但是他其实也会老,

     他也有一副脆弱的血肉之躯,

     他最需要的便是陪伴和关注,

     最怕的便是情感抛弃和冷落,

     因为人老了,感官会退化,

     但情感却不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幕僚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