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到了!2龄童熟练操作心肺复苏术 呼吁人人学急救
2017/10/2 扁鹊平台

“病人无自主呼吸,无大动脉搏动,立即进行胸部按压”、“开放气道,给予人工通气”、“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大动脉搏动恢复”。
近日,一段2岁半男童抢救玩具娃娃的视频爆红,男童做动作虽然力度略为不足,但动作都十分到位。据了解,男童母亲是大连某医院护士,无意间发现孩子跟其偷学CPR(心肺复苏术),就常和孩子玩急救游戏,久而久之,孩子就完整学会了整套流程。
2龄童熟练操作心肺复苏术,相信令不少成年人汗颜。就如小孩的母亲坦言:不介意孩子成为网红,如果能因此唤起大家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视,主动去学习,也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CPR 是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是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基石”。要想熟练掌握它,就得像这对母子一样不断地练习,同时,掌握操作的要点也十分重要。今天小编就来简单说说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进行高质量CPR的五大要素
1
持续按压
持续按压在所有的心肺复苏的技术内容中占据“老大”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心肺复苏中没有什么比持续按压更重要。复苏时应尽量实施不间断按压,只要复苏没有结束,就应该让患者处在被按压的状态,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心搏或因病情无法挽回而放弃抢救。文献报道,胸外心脏按压中断 1 s,对应的复苏成功率下降约 1%。急救者必须认识到:没有心脏按压就没有血液循环,就没有患者的生命。在除颤、换人等不得不停止按压时,应尽最大的可能缩短中断的时间。
2
按压频率 100~120 /min
《201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指出:心肺复苏过程中每分钟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患者能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按压频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自主循环恢复率,故 2010 年指南要求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min。但研究表明,过快的按压频率可能减少冠状动脉血流,故 100~120/min 的按压频率比较合理。
3
按压深度 5~6 cm
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患者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来产生血流,按压深度过小,心输出量不足,达不到复苏目的,而但按压深度过大,则可能造成损伤,因此按压深度应控制在5-6cm。
4
让患者胸廓充分回弹
在心脏按压时的减压期间未能让患者胸壁充分复原,是全世界大部分复苏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尤其是急救者在疲劳的时候,常常把手臂压在患者胸壁上。由于回弹不充分,患者胸壁未能充分归位,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了回心血量,进而减少了心输出量,进而减少了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使复苏失败。我们在实施复苏时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5
避免过度通气
主要内容有两点:首先是呼吸频率<12 次/分钟,其二是吹气时看到患者胸部略微隆起(最小起伏)即可,而不是“明显隆起”。过度吹气会降低自主循环和 CPR 时的心输出量,可能会引起胃胀气和吸入胃内容物,也有可能会导致肺损伤。

医模科技的心肺复苏系列产品全部按照《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执行标准设计,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供各大医院、医学院校、技能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等训练、考核、比赛使用,也可供白金十分钟、华夏急救联盟等公益组织普及心肺复苏使用。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扁鹊平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扁鹊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