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ether |性同意,并非仅是Yes或No
2021/8/15 16:39:44 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哈医大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Together?一个可思、有悟,且有为的交流与分享平台美好与同行一直在这里
Video: Consent,it’s simple as tea
性同意,并非仅是Yes或No 王梦娇|哈医大性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硕士研究生(2019级)
看到了腾讯视频上由Blue Seat Studios制作的短片“Consent,it’s simple as tea”,其中把饮茶比喻为性行为,并对性同意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叙述。这引发了我对性同意的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性同意(sexual consent),常被认为是双方共同决定发生性行为,且双方均认为性行为的发生是合乎心意的。反之,任何没有获得同意的性行为被视为“非合意”的性行为,由此可能会演变出不同版本的性行为,或存在一种没有预料到的性骚扰、性侵犯或是其它的性伤害行为。性行为的发生牵涉到“关系”,不仅是一方和另一方的关系,也会影响到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性同意对于性行为和彼此关系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时常耳闻一些情侣分手的原因多是在此方面出现了问题、困惑或是矛盾。
客观而言,性行为的发生不仅有“始终”,也必有“过程”在其中。不难理解,性同意并非只是事情的“知情”和“同意”,以及事前所做出的“做”(Yes)与“不做”(No)的决定;同样,性同意与否也可出现在性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或发生之后。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看待性行为总是以“发生”或“没有发生”这样的二元观点来进行直观判断,却把个体在性行为中的体验和理解给过滤掉了。此外,需要思考的是,除了对于性行为的“将来时”做出判断和决定,在其发生的“进行时”和“完成时”中,是否有盲点或是灰色区域呢?这是需要明辨和审视的。
性同意,最重要的理念是基于相互的“沟通”,而且这个“沟通”是具体的、特定的,不是泛化的,比如,“同意拥抱并非同意亲吻”、“同意亲吻并非代表同意爱抚”、“同意爱抚并非同意性交”、“如果某人同意戴套行为,而后又不戴了,这不是你应同意的性行为”、“和你一起去私人影院,但并非同意要发生与观影无关的事”……可见,“同意或不同意”,常会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误判和曲解。 就性爱而言,“沟通”是一个通过观察、询问、理解对方的持续过程,这会有助于对那些“明示”、“暗示”或是“不明不暗”与性同意有关的情形做出理解和确认。有说“虽明面上向对方说‘不’,而内心则是‘欲擒故纵,半推半就’”,这就涉及到了性同意的模糊性。这是一方的“主观假设”,还是另一方的“真实意愿”?凭什么做出这样的表达和认同呢?答案应是在沟通中获得确认的,而这是不难通过眼神、身体回应的肢体语言、言语情调等方面来得以发现。切记,没有听到“不”,并不代表就是获得了同意。 此外,需要提到的是,“沟通”是动态的、是可变的、是流动的。5分钟之前的“是”,可以在这之后变为“否”。因此,不难理解即便某人曾经和你发生过关系,并不代表对方同意现在或将来会和你继续发生性行为。这是主体的性意愿所决定的,没什么可怀疑、可质疑的。
曾看到一些研究说:“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一些男性会不情不愿地跟女性发生性行为”;还有研究指出“在情侣约会中,不论男女都对‘不愿发生的性行为’表示同意,原因是“怕对方不高兴,或丧自尊,或避免关系出现裂痕。”然而,在性行为发生后,自己觉得内心并不是同意要和对方进行性行为的。这样的情形,可以说是在性方面的“言不由衷”,其中存在着对于“同意”的偏差认知,也就是说,“同意”不是你觉得他人期待你要做的事情,而是你应当只同意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不得不承认,在现实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人们去自由、自在、自主地“谈性说爱”,导致对于“性同意”的言说和交流成为了很稀罕的事情。因此,在性方面沟通存在的避讳,成为性同意难以表达的障碍,久而久之,也就无心无力去专注“性同意”与否的事情了。 曾看到一句话:“美好的性是聊出来的”,觉得很有道理,这其中蕴含了一种性沟通的文化。诚然,“性,本由心生”,故让性之爱从“心”出发,彼此通透,相互尊重,才是性爱之道!
【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为所属者所有。
电邮:
reallove_999@aliyun.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