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ether︱对抗性别定义的背后,我们强调的依然是尊重
2021/9/12 17:40:19 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哈医大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Together?一个可思、有悟,且有为的交流与分享平台

     美好与同行一直在这里

     对抗性别定义的背后,我们强调的依然是尊重

     文|岳子琦 哈尔滨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2018级)

     男刚女柔,自古以来好像成为了不成文的规矩,不论作为男性还是女性,尽管每个人的性格迥异,但大部分人还是被要求朝着某个既定方向生长。

     在刻板印象里,男生,就应该天不怕地不怕,坚强勇敢,掉眼泪是羞耻;女生,应该优雅温柔,娇小柔弱,嗓门大一点就会被人指指点点。一如幼儿园老师对我身边那个穿着开裆裤挂着鼻涕泡泡的小男孩教育的那样,“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会掉眼泪的”。哎哟,这句话本来就离谱。哭,是一种生理反应,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一种情感体现,它和我是男、是女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记得,那个小男孩不断在哭,而且哭的更大声了。

    

     于是,我们又扯出了性别定义。好像在脑海里,男性和女性各自拥有一个形象牌,如果和固定好的不一样,我们就会感到奇怪,甚至会产生排斥或被排斥。

     人类给性别的定义早就已经根深蒂固,真是有一些无奈,在社会环境的逼迫下,似乎随大流才是最好的选择。这又让我想起了颜色自由。我们普遍用粉色来代表女生,用蓝色代表男生。就像活动服装,粉色漫天和蓝呼呼一片让人很容易区分女生方阵和男生方阵,一旦被调换,就会觉得不合适。耻辱的是,我也曾这样觉得,也曾对穿粉色衣服的男生抱有敌意。而当我学会尊重以后,发现男生穿粉色衣服也很好看,而且红色、黄色、紫色、绿色,千万种颜色哪怕他穿彩虹出门,那也很正常。女生也是一样!

     “娘”和“女汉子”这两个在我看来都不太带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却有一丝反抗性别刻板定义的意思。起码人们终于意识到,除了阳刚和温柔这两个属性,男性与女性均可以有其他品格的存在。而既然已经存在,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

     我不再觉得化妆的男生很娘,也觉得帅气的小姐姐可以很A。男女是平等的,无论是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还是女性青少年男性化,在我看来,都是个人的喜好,没有影响如常的生活,也不影响别人的生活,那就予以平视好了,何必大惊小怪,自我矫情。这样或许比那些强塞的阳刚之气的培养更要合情合理。

    

     所以,对男刚女柔啊什么的说法,看看得了,因为无论性别,阳光与善良都应该是我们拥有的良好品质,而并非某个性别的专属。

     性别定义的核心不是我是个男生或女生,我应该怎么怎么样,而是我作为一个人的存在(being),我当怎么样,我不怎么样,我愿怎么样。这是自己选择自由的权利,也是在面对嘲讽眼光和冷语冷言时穿上的坚硬铠甲。于是,在第无数次被我妈说“你能不能淑女一点”以后,我终于忍不住了。

     “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淑女???”

     “因为你是女孩子啊!”

     “我是女生就一定要……吗?”

     巴拉巴拉巴拉巴拉一通,诸如此类的对话还有很多,我的叛逆期似乎都堆积在了这个岁末,一股脑的在性别这个问题上喷涌而出。

     我喜欢吃饭大快朵颐,没有形象,不喜欢一口一口吃,还要用纸巾擦嘴巴;我喜欢说话怼天怼地大嗓门,不喜欢扭扭捏捏小声交流;我喜欢和男生做兄弟,他们也从不把我当女生看。我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源于我的喜好。开心就好,框架太多觉得被束缚,就会不快乐。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我喜欢这样。

     所以,不要觉得别人是异类,说不定在别人眼里,你自己也不是什么“端正”的人。尊重就好,别人的气质,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社会的进步始于和谐,即和而不同,乃谐。这是人间的基本常识,要懂得,勿忘记,且铭记!

    

     【注】图片来自网络,RECSH编辑, 版权为所属者所有。

    

    

    

     电邮:

     reallove_999@aliyun.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